美文网首页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二)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二)

作者: 惑惑来了 | 来源:发表于2023-09-28 08:04 被阅读0次

    3.儿童心理

    谈到自己幼年时听了《二十四孝图》故事后的感受时,鲁迅先生便又回到了童年视角。他回忆起当年的状况,说自己本来非常愿意孝顺父母,原本以为孝顺的同义词就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可没想到看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才发现原来当个孝子真是比自己想象的要难几十几百倍。那么《二十四孝图》究竟在宣扬怎样的孝道呢?我们来聆听一下幼年鲁迅的心声。

    在他看来,“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尽力去效仿的,比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自己也能做到,不算什么难事。“哭竹生笋”似乎不太可能,可是即使哭不出笋来,也不过是觉得失了脸面而已,不会有什么恶劣的后果。“卧冰求鲤”可就有了生命危险了。他说:“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想做王祥这样的孝子难啊,既要感动天地,又想保全性命,可想而知,一个孩子的心里是多么纠结。

    第二类孝子故事,是令他比较反感的,他举了“老莱娱亲”的例子。老莱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仍然常常穿着彩色的衣服,手里摇着拨浪鼓,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身边嬉戏。他还常常端着水给父母送到堂前,假装摔上一跤,再学婴儿般哭泣,来让父母开心。在鲁迅看来,这实在是“拿肉麻当有趣”,以不合情理的事情作为伦理纲常让人效仿,既污蔑了古人,也教坏了后人。尤其是这“诈跌”之举,更是让人反感,因为小孩子是最不会使诈的,老莱子这样做,就已经完全违背了儿童心理,实在可恶。所以鲁迅说,当编造这个故事的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儿童心中的楷模呢?

    第三类孝子故事,那就比较可怕了。请看“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的家庭非常贫困,儿子刚刚三岁,郭巨的母亲常常减掉自己的饭食来供养孙子。郭巨对妻子说:“家庭贫困,不能供养父母,还要让母亲减掉自己口中的食物才能养活他。不如把这个孩子活埋了吧。”于是便开始掘地挖坑,而他可爱的儿子,正在旁边摇着拨浪鼓,一片天真,丝毫不知死之将至。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尾似乎还不算残忍,因为郭巨掘坑二尺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釜黄金,自然也就不需要埋掉儿子供养老母了。然而这个故事给小鲁迅带来的心理阴影面积是巨大的,“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害怕成这样,还怎么能“孝”呢!

    4.深刻主旨

    鲁迅认为,反对白话对儿童是一种毒害,比麻胡子“吃小孩”还要厉害,所以他反复诅咒反对白话的人,表示自己坚定推行白话的决心。封建教育下儿童可以看的书竟然是宣传迷信的,这对孩子的成长全无好处。由此,他引出了对阴间的议论,以及自己对《二十四孝图》的回忆。

    鲁迅反对孝道吗?绝不是。他反对的是那些违背人性的孝道,比如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不但达不到教人孝行的目的,还很容易让儿童心生恐惧,这是真正的伪孝、愚孝。作者从《二十四孝图》着笔,借自己的童年视角,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孝道虚伪凶残的本质,呼吁新时期的儿童应当有新的读本,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而这个使命,必须是白话文才能承担起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gk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