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总记不清自己是多少岁,每次都得拿今年的年份减去我出生的年份,或者,以我25岁在北京过的那个刻骨铭心的生日为时间点倒推,明白,我今年要过28岁生日了。
28岁,说大也大,如果以以前的眼光来看的话,以老一辈结婚成家的风俗习惯来看的话。
28岁,也忒年轻了,因为现在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比我老,最重要的是——我往后的岁月都不会比28岁更小,今天永远是最年轻的一个现实日子。
28岁,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想起亲喜欢的刘同,这个假日最后一天,我坐在房间静静看他的书《向着光亮那方》。我本以为现在这个阶段我应该读经济、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各类工具书,觉得青春类、成长类“矫情”文章不再是我口味,也不要让它们来拨弄我心弦,毕竟文科出身的人都太情绪化了。但,书一拾起,却给了一种温暖、理性,如书名那样,思考着,拾起力量,朝着光亮那方出发。
刘同用三本书让无数青年人共鸣着青春与成长,给了他们无限冲劲与力量,记得2016年我背包独自一人上北京扬言要扑进未知去流浪去体验,火车上,我遇到一圈不认识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女孩就是刘同的疯狂粉丝,带着《向着光亮那方》北漂了。我的一腔孤勇从迈开腿的那一刻开始美丽传奇起来。我忘不了那一夜,几个一见如故的同类人慷慨激昂,一起迎来北京刺眼的黎明之光。
往事,一言难尽,竟已过去了许多时光。
《谁的青春不迷茫》主题是迷茫,那是刘同20岁到30岁成长的日记,写给自己看,没想到让很多读者找到了共鸣;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主题是孤独,北漂之后的生活,常常是一个人呆着,待着待着就发现,和孤独也能化敌为友;
《向着光亮那方》主题是光亮,是在茫茫黑暗中追逐希望,是和固有的积习一刀两断。
28岁,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羡慕这样活得清晰的轨迹,是不是我们回头望、审视现在和规划未来,都能给自己一个主题呢?我不喜欢规划未来,因为我发现正如大玉儿所说“一年一年心境都不一样,哪怕我比你大一岁,我的心境都与你这阶段不同。”我信,我特别信。无论看不看鸡汤,我都只知道把握今天就好,请务必保持痛快与开心,抱着明天一死的决心,请让生命更绚烂一些。而对于过去,留下了太多值得咀嚼的回忆,我不能忘,也不想忘,希望有空的时候多静下来写一写。生活太匆忙,时间怎么也不够用,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给这个阶段找个什么主题呢?这真是一个难题。这个阶段,我享受孤独,但我又身处喧闹,我常常在人群里欢笑,但我确实是孤独的,因为空心,我总觉得心里有一块地方是空荡荡的,我好像知道是什么,又好像不知道。我好像想去填补,又不想去填补,只想顺其自然,让我安静度过一些日子吧!当北京的老朋友叫我一起来干事业时,我说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阶段了,我现在太乐于平静与清闲了,你的风风火火,我怕我现在这状态适应不来。
可不可以给我现在这个阶段取名“成长”?相比之前,这就是成长啊!成长是克制,以前都是别人受我脾气,无论是家人、朋友、上司、老板、陌生人,都不能越我雷池半步,我的雷池还挺大哩!现在是我不发脾气了,容许别人对我无理取闹、宣泄情绪,只要不太过分,都随他们去吧。遇到特别过分的,我在压制住怒火之后淡淡和朋友说一句“如果放在前2年,我早对腰踹了。”
28岁,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成长并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往往带着很多疼痛,但成长又是必要的,那是一条追求快乐之路。当你看着自己的家人躺在医院没有钱支付更好的医疗条件,当你诀别你的爱情,你就会在无比漆黑的夜晚挣扎着撑开另一个有光亮的黎明。
成长是辨别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找方法去做,明白时间的宝贵,不用来八卦吐槽说三道四,不用来生气,不用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
成长是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健身,吃营养均衡的食物,尽量不熬夜。
成长是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多元而丰富。
成长,它始终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这便是我给这个阶段找到的主题吧!
28岁,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我不想把成长弄得沉重,但我希望能够厚重。我希望我能理解这时间的痛苦与无奈,理解曲折与艰难。我恍惚之间回首记忆里的人,想起跟我说希望把自己的人生出本书,写写做老板一路上的至暗时刻。我想起了很多路上的人,想起我在波罗的海邮轮上的那个狂风细雨的夜晚,想起斯德哥尔摩精致而古老的街道上看到的背影,想起......
别想了,今天还有一堆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28岁,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