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白眼,让千万农村大学生不敢回家。
—题记
1
因为空间的疏离和时间的陌生,故乡成了异乡。
人活在这个世上,真的不容易啊。
我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就连父辈祖父辈也是在这里出生。
回想小时候的开封的天是蓝蓝的,到处都是绿树环绕,民风淳朴,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不觉中我的开封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唯一不变的是走到哪里都能泛起的淡淡乡愁,无论我走到哪里最想回到的还是这里,虽然你已穿上了不相称的华丽外衣,抽上了你并不喜欢的雪茄,但我知道浮华过后你还是那个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我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样子:叔叔伯伯们常焚烧巨大的树根,在空地上抽烟、喝茶,火星四溅。他们开始谈论那些大人们才会谈论的话题,小孩子就看着火堆和他们的背影,追逐、四处疯跑,主妇们在厨房里炒花生。那时候整个乡村是大家的,现在这种东西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回到乡村,备感一股聊斋的气息。
而今长居郑州的她慨叹,自己牢固的根据地已经消失了。他颇有点后悔,但离开、怀念、反思,却不一定回归,这几乎是所有想开拓和挣脱的人的宿命。
我在路边石阶上坐下,那种万古的安静,好像你从此就要面对这种荒凉和沉寂,人与时间,鹿死谁手,这个答案没有疑问。
2
我用尽全力往上爬,可最终还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这就是今时今日中国城市化的进城,只不过有人学历雄厚,衣着光鲜,在咖啡馆品尝午后咖啡。
有人省吃俭用,锱铢必较,只为在高温的夏天吹一会儿电风扇,虽然他们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同,但他们的渴望一样强烈。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
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
曾经清纯如水,而今无耻如渣。
年轻人的油腻,比中年人的油腻更可怕,因为它预示着精神的早衰。他们挥霍着似懂非懂的道理,养成了玩弄世故的习惯。事实上呢,他们只是在被世故玩弄,然后把人生过成了事故。
我真的早上起来坐在沙发上就开始哭,阳光再好也会哭。
大流动,大迁徙的时代,很多人成了孤魂野鬼,故乡成了异乡,异乡,也还是异乡。
在打拼的异乡,不是主人,回到故乡,又成了客人。
我特别认可哈维尔说过的一句话:活在真实中。
在如今这个社会,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人的思想跟他的社会体验和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知识分子,最大的挑战也许就是如何面对知行合一的问题,在每一天真实而具体的处境中,如何活出你自己所宣称的那种信仰。
在忙碌与紧张交错的时代,这一刻我才发现,故乡已经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地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熟人社会”的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依靠熟人圈子的延伸,基本可以实现经济合作、情感交流、价值归属等需求。
大城市的年轻人,地铁拥挤不堪,吃饭全靠外卖,加班到深夜,他们真正拥有的只有工作而已。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贺雪峰在《新乡土中国》中,进一步提出了“半熟人社会”的概念。依据这一理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在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 转型,基本上处于“半陌生人社会” 。而广大城市则正由“半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 转型,基本上处于“陌生人社会” 。
尽管未来的乡村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但我们自身又何尝是自己曾经熟悉的样子。
3
我需要一些忧愁和沉重,生命力不够旺盛就唱不好时代的挽歌。
我愤怒于粗鄙的大众文化与庸众的胜利,惋惜于人文传统的断裂。
我在一个人孤立的面对这个时代。
人总是渴望自己可以更英雄,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挺牛逼的,你说这人得多傻逼。
波兰诗人米沃什说:如果我们多愁善感,同时又无能为力,那么就会生活在一种绝望的夸张状态中。
个人在宏大而漫长的历史记录面前,是渺小而又微不足道的。
对一名从乡村走出来,辗转到至大城市的青年知识人,公平,正义,城乡鸿沟,阶层固化,从来不是一些抽象的观念性名词,而是他在家乡务农的父母双亲,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是留守家乡,只能在春节才能与父母相聚的孩子,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将继续父辈们的道路,留下一个越发空心化的故乡。
很多时候,人是没得选择。缺少知识,人文的必要滋养,就早早走上社会,当他们去面对这个高度竞争,高度异化的世界,内心里能够拿来遮风挡雨的东西太匮乏了。
最后,把所有人生困境的解决途径,都简化为一个字—钱。
我觉得大中国人把春节过反了,它既不是狂欢,也不是休息,而是一种节制和反省,另外也需要有足够的重视。
不过,很多人都在感慨,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
这个世界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些年表现得特别突出。
不仅如此,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也已成了人之常情。这,应该是人类的悲哀。
自私虽是人的本性,但进化了这么多年,大家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如果人人自私,那么虽然世界很拥挤,难免会孤独。
乡愁是一种怀旧性记忆。这种记忆的回归需要一个触媒,现实的触媒,所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也。
但令我们深感失落的是,这样的触媒好多都没有了,无情地消失了。在都市的灯光污染下,我们都不太有心思去看星星、看月亮了。我们对雾霾的记忆是最近两三年才有的,除了呼吸困难之外,它唤不起我们任何的怀旧情绪。
乡愁是一种病,根源在于你的记忆,你对家乡的记忆。
对家乡的认识,只有在你走出家乡,看到了另一处地方时,方才开始。
人们离开家乡,或是因为对异地的向往,或是因为要向上奋斗,摆脱贫穷,当你千方百计登陆异地后,思乡之情却油然而生。
4
我们过春节,其实是在寻觅乡愁。
漫长的夜,寒冷的夜,然后是更寒冷的夜,就好像身处一个失落的世界,时间完全停止了,我希望这种日子永不再来。
当我闭上眼睛回溯记忆,往事就像电影胶片一样展开,孤独,寒冷,饥饿,屈辱无助……贫穷是魔鬼。
越长大越孤单,特别是进入社会工作后这种感觉尤为明明显,所以我特别珍惜老家的邻里,朋友和亲人,他们构成了我生活的圈子,而快节奏轻人情是我对城市的印象之一。
一是我们以自我保护为缘由。
二是利益天平作祟。
上一秒见到的人或事,下一秒完全可能被替代且不复存在,不被怀念,大概是城里对淳朴民丰失去信心了,自然以利益来衡量交情,心态病了,意识也自然焦灼。
亲戚,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故乡和邻居,已经被现实埋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