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推文中看到了游戏化的概念,并深深感受到其魅力,因此希望通过解读一款产品来加深对认识,助力成长。
游戏化(百度解释):
把在游戏中机械的娱乐应用在非游戏应用当中,特别是在对消费者具有导向作用的网站中,促使人们接受并激励他们使用这些应用,同时争取激励使用者沉浸于与此应用相关的行为当中。
当我看到游戏化概念融入至非游戏应用中的目的是激励用户沉浸于产品应用中时, 这不就可以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吗?当然这些指标的制定和监测都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去衡量的,只是有这种可能性而已。
游戏化思维:
把非游戏化的事物分解或抽象为游戏元素,然后把游戏元素巧妙地组合到游戏机制中并系统地运作的思维方式。
常见的游戏机制包括:挑战、机会、竞争、合作、反馈、资源获取、奖励、交易、回合、胜负制等;
挑战:通过某些行为完成产品设定的既定目标
机会:让用户可以随机性获取某些利益,如抽奖
竞争:战胜他人,如通过完成某项任务和好友PK
合作:和他人协作,通过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
反馈: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及表现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
资源获取:获取有用或值得收藏的东西
奖励:通过行动和成就获得的福利
交易:用户间的交易,包含虚拟物品、资产等方式
回合:不同用户轮流参与
胜负制:显示最终的结果
下面以一款APP(名称就不透漏了,哈哈)作为体验,进一步了解游戏化思维在产品中的融合。
奖励机制:用户每天可以通过微信或APP进行签到,获取随机发放的豆子数量,当用户坚持连续每天签到,还可在第7天得到翻倍奖励。此方式在于不断培养用户的使用行为,当用户发出的行为得到真实的反馈时,满足了用户占有的心理,便对用户形成了一种鼓励的作用。连续签到和随机奖励充分利用了用户厌恶损失的心理,刺激用户不断培养签到行为,增加了用户粘性,这大概便是斯金纳箱效应。
机会机制:用户可通过分享邀请和扫二维码邀请新用户注册并使用APP,成功邀请后便奖励一定数量的豆子。此举的目的有利于应用拉新,提高用户量。当该机制结合用户积分体系的搭建,促使用户不断渴望得到更多的豆子时,机会机制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用户的转化和留存。
资源获取机制:当用户的使用行为不断培养并加强后,用户在应用上的豆子也越来越多,用户的等级因此也越来越高。应用通过等级区分用户类型,如普通用户,活跃用户或忠诚用户等;对等级较高的用户定期推出打折优惠,满足优惠的虚荣心理;同时,用户为了追求高等级,会在应用上发生更多自愿付费行为,从而满足自身对虚拟身份、地位的追求。为了应用的更好发展,还可增加用户等级名片分享功能,满足用户炫耀的心理,亦可推进应用的成长。
交易机制:应用亦可通过购买商品返等额豆子数量等使用行为积累豆子,然后兑换礼品,进一步刺激了用户对豆子的需求,从而培养用户发生更多的豆子赚取行为。该机制刺激了用户对资源(虚拟货币)的需求,从而使激励手段更加有效,间接增加了用户与应用的互动行为。
目标机制:应用通过给用户一个目标,此处体现为提升等级。让用户有认为值得做的事,用户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加入社区互动(发帖、评论、点赞)等应用希望用户执行的行为,同时提高应用功能的使用率,活跃应用功能板块。该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增强用户反馈。
反馈机制:应用中现通过签到排名反馈用户的积极性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后续可优化为显示豆子的排名,通过与其他用户比较,利用用户好胜心促使其自发性地完成更多任务,提高排名,掀起竞争的
最后:游戏化的本质是通过运用上述游戏机制背后所体现的人性心理,理解用户为什么被吸引,在不脱离核心需求的情况下把功能元素拆分为游戏元素融入至产品中。通过用户在与产品交互过程中产生通感,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行为。它不是娱乐,只是基于人性让产品变得更有趣,提高对用户的吸引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