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蠢”或是听到老师对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会干什么”。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会使孩子丧失信心,怀疑自己。
02
正如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说的那样:“当你批评孩子或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的解释风格。
'当然当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挫折时,你也不要扭曲事实而使孩子感到高兴和减轻孩子的痛苦。你如果要安慰孩子,前提是你说的一切要是事实,不要为了安慰孩子而欺骗孩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么就是打击孩子要么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而欺骗孩子,这些都不能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03
比起“感觉满意”,“表现满意”才能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的看法。遇到挫折时,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没关系,而使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怎样做会变好或是更好。但是多数父母与老师,无论他们的理论如何,有时介入只是为了减轻孩子的伤痛,使孩子的心情好一些。
04
受到“表现满意”方法影响的人,会鼓励坚持,毅力而不是奖励成功。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在批评孩子时,应该着重于特定以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
通俗地说就是要就事论事,一定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否则就会形成孩子的“普遍性自责--只要有一件事情不如意,所有的事情不如意。但是在生活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很难不带着情绪去看待孩子的过错和失败,或是不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则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
05
一个没有学会教育小孩的父母,就像一个医术不精的却去给病人动手术的医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你给了他生命而不应该仅是如此而已。“教养”说明教永远比养更重要。作为父母,你必须掌握相关的教育小孩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国家在这一块宣传的也不够。
06
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个小孩能够被好好的教育,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小孩子就像一幅没有描绘的画,颜色需要我们去书写。正因为他们脆弱并且很容易走向歧途,我有时也会感到非常难过。作为父母或是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学好相关的知识,因为在你看来的一些很小的事,却足以影响孩子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