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备孕女性对补充营养素均存有各种疑问,比如:
具体该如何补?
补多补少有何标准和参照?
若体重超重了是否还需要补充?
进入孕期时又该怎么吃呢?
张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张女士的案例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备孕女性营养素补充的话题……
张女士新婚不久,为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她来营养门诊咨询备孕期间和孕期该怎么吃。营养医师首先对她进行了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查。
张女士身高 1.61 米,体重67 kg,体重指数为 25.8 kg/ ㎡,达到了超重的标准。她平时主要在办公室工作,经常一天不见太阳,早晚饭在家里吃,中午点外卖,以主食和肉类为主,蔬菜较少。
张女士说母亲于1 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从此全家就改吃无碘盐了。听人说吃水果孩子会长得水灵,张女士每天要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两根香蕉。
关于备孕女性的超重问题,国外有研究显示,与孕前正常体重孕妇相比,患妊娠期糖尿病和先兆子痫(一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分别是前者的3.5和1.9倍。
张女士还有可能存在导致营养缺乏的一些不合理的膳食和生活习惯,营养医师建议她做一个营养素检测。
张女士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太健康,欣然同意。
一周之后,检测结果出来了(见下表)。
根据张女士之前的情况介绍,结合营养素检测结果,营养医师指出了张女士存在的营养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营养建议。
1.空腹血糖偏高,血甘油三酯偏高
虽然空腹血糖目前在正常范围内,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孕早、中期空腹血糖会降低10%左右,约在5.1 mmol/ L,这已经达到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了,再加上她是超重状态,平时运动少,过多地吃水果,这些都增加了她未来得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 :
每天主食中有一半是杂粮(如燕麦、荞麦等),每天吃500 g蔬菜(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柿子椒占一半),烹调油每天要在30 g以下,且多用橄榄油、茶油和亚麻籽油这些有助于改善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品种。水果也不能吃太多,可每天吃200 g低糖水果,约相当于一个苹果。
2.铁储备偏低
铁蛋白代表体内铁的储存量,1 ng/ mL代表约8 mg铁的储存,备孕和孕期女性的铁蛋白建议在30 ng/ mL以上,一般女性体内铁储存在300~1000 mg,张女士的铁储存约为 8×28 = 224 mg,处于偏低的水平。
建议 :
为满足未来孕期血量增加、胎儿胎盘对铁的需要,张女士需要注意保证每天红肉的摄入量(瘦肉50~100 g),每周吃1 次动物血(25~50 g)。
3.红细胞叶酸偏高
红细胞叶酸是反映人体叶酸储存的最基本的指标,反映长期的叶酸摄入情况。补充叶酸主要是为了预防胎儿的神经管畸形,红细胞叶酸浓度超过400 ng/ mL时,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最低。但叶酸补充过多可能会影响锌的吸收,从而导致锌缺乏,使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增加。关于叶酸高水平对胎儿未来长期健康的研究也正在开展。叶酸过多也可能在某些癌症中带来有害的影响。
建议 :
停用叶酸3个月后复查,使体内叶酸水平下降到合适的水平后,再以较小的剂量维持叶酸的正常水平。
4.尿碘偏低
尿碘可以比较好地反映碘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孕前尿碘中位数在100~199 μg/L是最佳营养状况,50~99 μg/L为轻度碘缺乏。
碘缺乏的风险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流产、影响孩子智力和生长发育等。需要注意的是张女士的单次尿碘可能代表性不够,但结合她近一年在家吃无碘盐的经历,其碘摄入不足的可能性比较大。
建议 :
全部用碘盐。同时建议张女士母亲寻求内分泌科专业医师的意见,确定合适的碘摄入量。
5.维生素D 缺乏
张女士平日由于工作原因接受日照时间少。城市空气对流层臭氧含量高于农村,城市居民维生素D 缺乏的风险较高,张女士出现了维生素D 缺乏。
维生素D 不仅对母亲和孩子的骨骼健康很重要,而且有预防孩子患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建议 :
补充维生素D 1500~2000 U,希望能在8 周内使25-羟维生素D 上升至30 ng/mL以上,并调整维生素D剂量,使25-羟维生素D维持在这一水平。
维生素D 的补充是比较安全的,导致维生素D 中毒的血25-羟维生素D 水平常在224 ng/mL以上,其对应的维生素D 补充剂量多超过每天 30000 国际单位,且应用时间较长。
对于健康人群,25- 羟维生素D 水平不宜超过150 ng/ml,以减少中毒风险。
按照营养医师的建议,张女士调整自己的饮食,后复查营养指标多次,均达到正常范围,最终顺利分娩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总之
备孕女性应理性对待营养素的补充问题,在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经过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及营养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逐一对照,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于备孕期和孕期严格遵照专业营养医师的建议实施,做好整个孕期的饮食管理,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何书励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源于协和医学杂志
了解更多营养知识,可关注公众号/官网:东方均膳营养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