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CFA备考分享(一)

CFA备考分享(一)

作者: 叶_bf01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3:32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话题:

    我为什么选择CFA

    从自学到报班的备考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选择网校的思考

    几个备考小方法

    一、我与CFA的三年恋爱经历

    1. Why CFA?

    我是14年下半年报考的CFA,那时候是刚入职工作小半年,上班时间逐渐适应工作节奏,但下班后总是很疲惫,虽然也不断尝试打起精神去学习、去运动,但因为没有外界压力,总是不了了之,总是躺床上玩手机发呆虚度一个晚上。某天惊觉我的生活只有工作、没有其他,这个状态非常不对。想要改变,想要给找一个考试来作为改变的“契机”,想要给自己找一点外界压力来push自己,“被绑架”推动自我成长。

    此外,我那时毕竟刚参加工作,主要负责一些基础事务性的工作,工作内容并没有用到太多之前学到的知识,只需要加减乘除,和金融、经济完全不搭边。整个人有挫败感,想要更精进一些,通过考试巩固之前所学,同时有个证书在手也为后面的职业道路规划或是跳槽准备一些筹码。

    在考试的选择上,根据我自己的情况(英语专业+辅修ACCA)以及兴趣(金融分析,偏向于公司估值),在确定了“金融行业考试”及“英文考试”这两大前提厚,CFA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另外考试时间上CFA是每年6月份、也不影响CPA的备考,这样我就用两个考试把自己一年的时间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 第一年的试探与摸索

    15年考一级,因为专业对口,一级考试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新知识点,只是有些知识点学过太久记不清了、有些知识点会比原来学的深入一些、有些知识点比如会计准则有了更新。出于这种考虑,CFA一级我完全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但在备考过程中确实发现非常吃力。若是遇到比较擅长的科目,比如我比较擅长会计、特别是财务管理这块,看Financial Reporting &Analysis时就比较顺畅没太大问题,基本上只能算是知识点的回顾,没有特别新的知识点。但若是遇到不擅长的科目,比如economics/alternatives我就开始磕磕碰碰、各种进度迟滞。英文考试有个好处是比较注重理解,没有那么多死记硬背;但不好的地方在于教材不会直切重点,它不会直接了当的告诉你“我现在做的推论就是要证明这个观点”,它是用打回旋遛儿的方式“委婉含蓄”的暗示你,写的云里雾里,反而不太符合国人一贯的考试习惯。有时候教材花了好几页纸深入讲解一个难点,你花了一个多小时来研究一个案例,最后发现这个知识点根本不考,或者不是按教材例题的方式来考察,而是只考察关键的一两句话、考察的非常浅显简单。这样在看教材时就非常有挫败感,且耗费时间太多。

    因为CFA考察的科目内容特别多、知识点比较零碎、重点不突出,我在完成第一轮学习后脑子里还是一团混沌、没有头绪。特别是本身基础比较薄弱的economics等科目,我在第一遍复习之后还是不太知道我要考些什么、我在考场上会遇到什么样的考题。也尝试过自己整理思维导图,但因为知识点太多太散,花了非常多的整理但仍然没什么效果。就试着在网上去搜一些其他的备考资料,一开始是发现了有人推荐何旋女神教的经济学课,也搜到前几年的讲义,确实脉络清晰、考点明确,后来就顺藤摸瓜找到了H&L的公众号,也找到了他们发出的免费的知识框架图,根据知识框架图来梳理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有些不在知识框架图上的知识点我也大胆的舍弃了,这样看起来每一科考察的要点脉络其实非常清晰,进考场前也比较有自信。

    其实在摸到H&L公众号的时候也看到何旋和老李正在筹备品职,那时候也出了一个第一年的冲刺班,但因为一级分值占比较大的Financial Reporting &Analysis、Corporate Finance、Equity、Fixed Income几门我还比较自信基础扎实,再加上是刚刚成立的机构总还是有些不太放心,于是各种考虑之下最后还是与品职擦肩而过。但确实品职的知识框架图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对品职留下了一个还不错的印象。

    3. 第二年与第三年的轻车熟路

    一级的考试虽然通过了,但好几个科目都是C,且在二级、三级的分值占比逐渐加大。16年考二级的时候我决定报班,那一年品职才刚成立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敢报,在另一个老牌网校报了基础班。说实话体验不是特别好,只能说是把教材进行了重难点突出、并更好的整合;知识点讲解得不够透彻,但因为我有基础,所以听着也还行。但是当读完全部13门课以后,还是没办法把它进行很好的融合,觉得自己快挂了,于是在最后冲刺阶段又报了品职的冲刺班。老李和何璇女神讲课真的非常棒,思路清晰,串讲的时候真的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一个学科只要用一页a4纸就把所有最核心的部分贯穿其中。我的alternative/economy/portfolio这些科目全是靠最后冲刺班挽救回来的【二级考试成绩出来时我还发了条朋友圈感谢何旋女神拯救我于危难之际hhh】。

    到了17年考三级顺理成章的报了品职的全线班,听基础班何璇慢慢地把知识点揉碎了讲,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何璇女神的强大之处。有些知识点我之前是学过的,但是比较理论,虽然能够逻辑自洽、知道怎么从A推到B推到C,但不够灵活、无法运用在实际的经济环境分析上。何璇讲的时候,一方面能够抓住最核心的要点,把我最不理解的关卡打通;另外一方面还会联系实际案例,让人觉得这些知识点不在枯燥,更切合实际。老李就是整天苦口婆心的叨叨IPS真题一定要做三遍做三遍做三遍,我听话的做了三遍,最后也真的过了。

    二、战略性选择--自学还是报班、如何选择网校?

    CFA考试三年,我从一级的全自学到二级的老牌网校到三级的新兴机构课程,可以说将几种备考选择都切身体会了一遍。我个人的观点,对于比较重要的考试,我个人比较建议报班,花钱但省时省力,也是一个选择被绑架的过程。

    1. 两类课程

    当然现在市面上各类班级课程琳琅满目,水平层次不齐,也不要盲目报班,要认真挑选,花的钱要对得起服务。比如老师讲课的水平、课后答疑的情况、资料整理的水平都是几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我自己看来,现在市面上的课程水平大致可以几个层次:

    第一类课程比较中庸,一般一些大机构的课程都属于此类。老师本身水平有限、只是浅显的理解知识点但不透彻,或者老师确实本身学识很高、但不善于教书,因此听上去像是照本宣科。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至少能明白重难点在哪里。但由于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融会贯通,做题也只能硬搬套路,需要自己花大量时间去理解消化。另外课后答疑接近于没有或者很慢。

    第二类课程更出挑一些,现在有些新兴的小机构师资力量及教研团队都很强大,老师知识水平高、教学水平也高,不仅自己懂,而且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触类旁通,学生可以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一通百通。课下答疑也非常及时,材料准备(包括课件、讲义、习题的整理)也明显是用心了的。但是因为是新兴的机构,水平层次不齐,好的课程可遇而不可求。

    2. 报班的好处在于:

    可以减少自己收集材料的时间。比如CFA近10年真题,按知识点、按科目、按年份整理。其中按年份、按科目这个还比较简单,一般上官网上就可以找到,第一类课程一般也会提供。但按知识点、及相同知识点下每个题的难易程度来整理真题就需要老师及背后的教研组花费很大的时间来研究,这个一般只有极少数课程会提供。大家在报班前可以观察一下往年课程中的“习题班”讲义,是老师自己编撰的题目还是历年真题的整理,是否是按知识点及难易程度用心编排过还是只是简单的真题拼凑,就可窥见一斑。

    可以减少自己研究考试套路的时间。既然是考试,就必然会有套路。掌握套路就能节省时间。特别是案例分析题,如何将知识点结合案例、哪些是得分点,这些都是套路。这类问题的答案不用报班在网上也能找到,但需要花费我们自己很多的时间。报班就是可以节省这一块时间,让你把主要精力放在真正的学习上,而非前面的材料准备上。同时报班也能享受答疑服务,有的时候出题套路你没能掌握,怎么做题都无法理解,有老师帮忙梳理套路点拨一下,就能节省时间、事半功倍。

    可以减少自己摸索哪些是重难点的时间。虽然考试有考纲,注明每个知识点到底是需要“了解”还是“熟练掌握”,但是“了解”需要了解到什么程度、“熟练掌握”又需要熟练到什么程度,这些边界不是专业人员我们很难把握。报班就可以减少自己摸索这一块的时间。

    是一种选择被绑架、加强自律的方法。自律需要被绑架。我之所以会去报名CFA考试,也是想要通过考试倒逼学习。但后来发现,只有在报考后第一周和考试前最后一个月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比如CFA考试是在6月初,第一年我虽然从11月开始陆陆续续的自学,但真正是到了3/4月才能正式进入备考状态,毕竟deadline才是生产力。11月的时候觉得离考试还有大半年呢慌什么。后来也是为了更好的前置备考过程、寻找更多被绑架的力量,于是我就去报班,报了班以后就把半年以后的deadline进一步转化成了每周的deadline,因为课程是每周一节课、甚至每周两节课,如果这周荒废了没有上课那下周就要花双倍的时间补上,你就会体会到,即使我离考试还有6个月,但其实我的进度已经大大的滞后于课程要求的进度了。网课的时间表其实就起到了目标分解的作用,从6个月后我要通过考试的总目标一步步分解成每个阶段的目标、每周的目标,细化前置deadline,我这周要听完这节课、理解这些知识点。这个其实与课程的水平或者是老师的教授水平没太大关系,就是课程安排本身带来的压迫感,但却是我报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主要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无法保证在6个月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保持高度自律。可以说,若是一个非常自律且执行力高的人,只要拿到各个网校的课表,规划出具体的时间表,参照网校的课程安排来进行自学也是可以的。但CFA三级上午是主观题,特别是IPS写作,牵涉到用英文答题且快速输出,自学起来确实比较吃力。

    三、几个战术性备考小方法

    1. 自己构建思维导图

    金融类考试,不论是CFA还是ACCA还是CPA,每复习一个单元我都会自己去整理一个思维导图,这份材料即精简又直击你最不会的要点,想象这份材料是在进考场前最后5分钟看的内容,抓住最重要的、你不会的知识点,其他都可以放过。此外,我还会再刷题时把错题答案的要点精简的摘抄在思维导图上,以免再次犯错。CFA因为有品职的知识框架图,本身已经非常精炼了,我就没有再去整理具体的知识要点。而是根据品职的知识框架图进一步精简,每个学科只留半页A4纸,目录式的梳理逻辑关系。

    2. 建立错题本并不断翻阅

    做题不是光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现在手机相机功能已经这么发达,甚至很多人都是直接在用电子版的讲义,就不要手抄错题太浪费时间。用onenote或印象笔记建立一个错题本,可以随时查阅,有错题时,题目直接用手机拍照节省时间,但答案不能直接照搬参考答案。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手敲答案要点。对于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不仅仅限于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知识点如何与案例结合来分析;对于计算题,不用完全的把全套做题步骤写下来,重要的是做题的思路,特别是我们自己在做题时没有想到或者想错的那一步,为什么我自己做题时会想错?为什么我自己原先的方法为什么不行?我的方法与参考答案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是一定要研究透并做上相应记录的。错题本不是摘抄后就算了,错题本是你自己专属的考试难点和易错点合集,一定要反复的看。

    此外有时因为工作或学习太忙,没办法做到“真题刷三遍”,那至少要刷完一遍保证知识点全覆盖,并且建立错题本,剩余的时间全部放在错题本上,至少每道错题都重复做2-3遍以上,每一次都当做一道全新的题目来看,不要去直接回忆背诵答案,研究透每一道题。

    3. 更好的利用和安排时间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但碎片化时间不适合看一些陌生的知识点或者看计算题,可以把前一天学习过的知识点拿出来进行再次复习。也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状态进行调整,有些人是早上特别清醒,那看ethics正好;也有人像我是早上刚起来总是比较迷糊的,再看ethics这类纯文字的内容就很容易再度昏睡过去,那可以调整到其他时间来复习。

    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可以早点出门在单位看书,避免路上拥堵;下班后可以在单位再加班一会儿或是复习一些内容,等高峰期过了再出门。我一般早上7点不到出门上班,半个小时可以到单位,若是等到7点半以后出门,一路堵过去到单位都要8点半以后了。这样一天来回可以节省近两个小时。

    听课时建议倍速学习,至少1.25倍速,并不断练习到习惯2倍速,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通过密集输入来倒逼吸收,知识点的大量快速灌入会让人更加振奋高效,甚至可以看到脑子里齿轮咔呲咔呲转动喷出火花的场景。

    坚持每日学习。即使日常的工作再忙,也还是建议平常每天花半个小时甚至15分钟来学习,一方面是积少成多,一天花半个小时,工作日5天加起来也有2.5个小时,那就基本上是一个周六上午的复习时间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学习的状态,如果中间断了5天没有学习,周末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入状态。

    4. 快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

    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甚至是固定的香氛,固定的一杯咖啡或普洱茶,让身体和大脑养成肌肉记忆,自动进入学习状态。比如我自己在单位的时候效率总是特别高,所以最后冲刺阶段会留在办公室复习完当天所有内容再回家。

    另外也可以用一些软件来帮忙,比如用forest来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进入专注的状态;比如听一些白噪音或是巴洛克/罗扎诺夫的记忆音乐来帮助自己进入“心流”。其实这些古典音乐本身并不一定能提高记忆力,但是你每次学习时都放着它们做背景音乐,下次学习时即使很困很累不想读书,但当你又听到这些古典音乐时就特别容易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FA备考分享(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rw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