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是我的光明》:她又聋又盲,却走上了白宫的演讲台

《我是我的光明》:她又聋又盲,却走上了白宫的演讲台

作者: 清风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5-27 01:51 被阅读0次

一个天生就又盲又聋的非洲裔女孩儿,和父母一起来到美国,她会有怎样的生活?可以有很多答案。盲聋女孩哈本·吉尔玛告诉我们的,是残疾人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哈本·吉尔玛是一位残疾人权利律师、作家和演说家,也是第一位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聋盲人。奥巴马曾授予她“白宫变革领袖”的称号,获得“海伦·凯勒成就奖”,成为福布斯“三十岁以下三十位位杰出人士”之一,许多著名人士都对她表示敬意。

哈本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哈本,“哈”是“哈哈”的“哈”,“本”则带有善良仁爱的意思。哈本用她的乐观善良,不仅让自己走上了人生巅峰,还致力于服务更多的残障人士,让他们也拥有争取幸福生活的权利。

哈本用 5年的时间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这本《我是我的光明》,告诉所有人,残疾是人类经历的一部分,在文明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和机会。

01 自信,人生的第一课

哈本·吉尔玛天生盲聋,但幸运的是,她有着非常关爱她又开明的父母。从小,父母就鼓励她学习更多的技能,她也非常渴望融入人群,被正常人接纳。为此,哈本努力去做正常人能做的事情,她会切肉,学习做饭和舞蹈。

15岁的时候,哈本参加了夏令营。在夏令营中,她跟随一位盲人舞蹈老师学习萨尔萨舞。盲人舞蹈老师和哈本看不见彼此,哈本也不能真切地听到老师的指令,但老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和哈本产生了连接,那就是触觉。

老师把手放在哈本的腰部、双手和肩膀,用来指导她的每一个动作。在自信的盲人舞蹈老师身上,她知道了看不见也能跳舞。

当哈本学会了萨尔萨舞,和舞伴一起在舞蹈中分享彼此的连接,感受一种特别的、完全属于此时此刻的快乐,她挖掘到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智慧:触觉智慧。

用这种触觉智慧带来的感觉技能,让哈本不用费力去看就能理解,不用费力去听就能知道。这次的经历,让哈本不仅学会了舞蹈,更重要的是让她觉醒到,也许,自己也能成长为一个充满自信的盲人女性。

02 我想过冒险的人生

哈本的父母虽然鼓励她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父母又总是会过度呵护那个他们认为弱小的孩子。哈本不甘心屈服于被束缚的感觉,她想过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在上高中时,学校有一个去非洲国家马里援建的项目,哈本很想参加,但她知道,父母是不会同意她独自去做冒险的事情的。

她告诉父母,我不会因为后院存在可能有蛇的极低风险就不踏进后院,去马里也是一样。当父母知道,哈本为能够去马里帮助他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后,最终为她签署了同意意见书。

在马里,她学习搅拌砂浆,制作砖块,挖厕所,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当她感觉到一个十五岁的盲聋女孩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真的对这个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感到非常自豪!

哈本曾有很多梦想都没过得了父母这一关,马里之行的成功让哈本有了更多自信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哈本告诉父母,她能理解健全人对有残疾的孩子过度关注是出于好意,但却剥夺了他们这些人体验自我发现的机会。她请父母厘清爱和控制的差别,放下恐惧,她不想自己的人生被他们的担忧左右。

哈本的父母答应了她的请求,让她去盲人培训中心进一步学习提升生活技能,在这里,她给自己重新确立了新的生活哲学,那是一种积极的盲人哲学,这种哲学是:失明不过是缺乏视力而已。

03 积极的盲人哲学

虽然哈本和她的同伴都认为,失明只是视力受到限制。而在以健全人为中心的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盲人不可能有正常的生活,残障专业人士告诉过哈本,大约百分之七十的盲人失业在家。乞丐的形象在各种文化中根深蒂固,人们几乎无法想象一个盲人能够成功。

哈本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她有了一个新的理想,那就是:建立一个社区,让人们相信残疾本身不是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社会、身体和数字时代。

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很残酷。哈本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独立生活的技能,她的成绩在健全人中也是出类拔萃,她的简历上甚至还有志愿者的工作经历。

然而她遭受到了严重的就业歧视,她投出的简历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人雇佣她工作。哈本决定一定要主动改变自己和其他像自己一样的人的处境,她要上法学院。

经过几个月艰难的、竞争激烈的法学院申请,哈本成为哈佛法学院的第一位聋盲学生,同时哈佛还为她提供了包括助学金和学生贷款在内的一揽子经济计划。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与他人连接,她提出一个设想:通过将蓝牙键盘连接到盲文电脑上,来创建一个交互系统。这项技术的落地和发展,会让哈本这样的残疾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工具,增加残疾学生的学习机会。

开发和推广完全无障碍性产品和服务,是像哈本一样的众多残疾人权利倡导者一直呼吁的,哈本希望技术的进步能让更多的残疾人走进人群、融入社会。通过倡导和宣传,目前,更多的技术开发人员在设计程序时,已经将考虑辅助性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哈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作为一名致力于为残疾人争取权利的残疾人律师,哈本受邀参加了白宫《美国残疾人法案》庆典。

在庆典上,哈本在白宫东厅做了演讲,见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并和他们通过蓝牙键盘和盲文电脑进行了交谈。

奥巴马对哈本说:“科技可以弥合残疾人同正常人之间的差距,随着互联网服务为人们带来更多机会,我们会看到更多残疾人找到工作并获得成功。”

04 写在最后

成功并非来自奇迹。一个聋盲女孩儿,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站上白宫的演讲台。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哈本相信,无论身体是否健全,每个人都有过幸福的人生的权利。

海伦·凯勒曾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见,甚至也摸不到的,必须要用心去感受。”就算看不见也听不见,美好世界的大门会为每一个用心去感受的人打开!

相关文章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这个月里,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一直被文中的那位又聋又盲,却一直坚强的女子海伦·凯勒所感动着,更被深深的...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海伦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和孩子一起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颇深。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女作家...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个寒假里,我含着热泪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经典名著,书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又盲又聋...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近来,我阅读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后,使我感慨万千。 海伦是一个既盲又哑还聋的小姑娘...

  • 每日好事打卡记(遇见青春期279)

    1.独自散步两小时,边走路边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常人学习尚且困难重重,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却用顽强的意志,完成...

  • 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黄敬添。今天我要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位又盲又哑又聋、从小体弱多病...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听后感

    今天下午 我在院子里 一边栽油菜 一边在喜马拉雅上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的音频 一个又盲又聋又啞的儿童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

  • 我愿聋、盲、哑

    我愿聋、盲、哑(丽香) 我的耳朵想要脱离脸颊 不想听争吵、狡辩、噪音 以及 千万个人用同一种语调说话 我的嗓子也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我的光明》:她又聋又盲,却走上了白宫的演讲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xz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