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出现个陌生美女,拿了本书,杜拉斯的《情人》,摆在我面前,出现在我对面。这会儿,我在书店里的咖啡厅,打开电脑准备码字。
这里,是一家环境还不错的书店,在这个小城市,能有这么个地方,实在令我这种书虫感到欣喜。
下班后,我回住处脱下衬衣西裤,穿上一身简装,就来这了。其实,前天,我也是这么做,只不过,跑去了另一个书城,待了一个晚上。今晚,也是一样。
出门前,我还拿上近期看完的两本书,《子弹笔记术》和《深度模仿》,心理盘算着B计划——找个咖啡厅,坐下来写书评。
结果,来了一本《情人》。
半小时之前,我绕着各类书柜逛圈,出于对外国作者们的喜欢,观察时间最长的,是外国小说专栏;而停留最久的,是励志成功学专栏,不是因为我爱看,实在是专栏书柜的长度太长,太长!
也许,大家都是抱着来书店充电的想法,书店也用“长度上的成功”回应,试图满足人们速成的梦想。
驻足在外国文学专栏的,大多是散发文艺气质的青年,最显眼的书柜置放着东野圭吾、村上春树大量的作品,我试图找寻卡尔维诺、毛姆和雷蒙德卡佛的书,却是寥寥数本。
成功学旁边,人山人海,比如经管区域、职场区域、成功心理学区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人性的弱点》,《沉思录》,都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当然,新书也是很显眼,例如2017年6月新出的《深度工作》《隐性逻辑》《人生效率手册》等等。
逢618大促、双十一,很多人都会高呼买买买,买多了,便跑去剁手。对于我而言,不用等到电商狂欢日,平时若看到好书、想看的书,我也会买买买,买多了,坚决不剁手,毕竟,还要用手捧书来看,舍不得。
你可能会问我,选书、购书有什么标准吗?
似乎,没有统一标准。
不过,倒是有一些小方法,可以让你在书店闲逛时,不容易踌躇,不容易突发选择困难症。
首先,你要带点金钱进店,不想带现金的话,也需要带手机,若都不想带,那就带银行卡,反正,你要做好付费的准备。
书店也是商店,你可能是为心仪的书买单,可能像我一样,坐下来看书,掏腰包点杯咖啡。
很多人习惯网购,看中哪本书,就在手机上备注,回家在网上下单,觉得会比在实体书店购买便宜。这是个很划算的想法。
我以前也是这种习惯,为了能够省钱,我还花时间在各大kindle论坛寻找免费的电子书。
如今,转变了观念,不再刻意省钱:一是自己热爱写作,自动产生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和付费意识;二是觉得读书这事,钱是其次,首先,感觉要对。
什么叫“感觉要对”?
前天在另一书城,拿着雷蒙德卡佛的《请你安静些,好吗?》,认真看了好久,觉得此书甚好,可惜天色晚,店要打烊,但我不想断了这份阅读激情,便花300大洋办了会员卡,再拿了菲茨杰拉德《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和格雷厄姆《恋情的终结》,九折,买下,比网购贵了点。
如此,只是为了从书店回住处后,我还能接着看。
你会说我傻,这种做法相当于在路上捡了鼠标,就想着要买台电脑进行配置,一点都不知道省钱。
很多人为什么读书老是走神,老是觉得困,原因可能是书中的文字晦涩,更可能是处在不对的空间和时间。
我买下了书,也买下了这份沉浸阅读的快感、这份难得的静谧读书时光。在网购的时候,花钱虽少,待拆开快递再读之时,往往空间和时间的感觉不对,就体会不到某些妙处了。
实体店买书,贵了点,但感觉对了,便值得。
那么,进书店前,要不要提前想好买哪本书?
可要可不要,最好是不要。
你心中想买某本书,自然会去网上找关于此书的评价,甚至直接网购下单,何必再来书店走一趟。你来书店,势必是想遇到入眼缘合心意的书籍,所以,你只要走进书店,就可以了。
有些书店门面会摆放大量畅销书籍,比如,之前咪蒙《我喜欢这个功利世界》很火的时候,我走进某地新华书店,引入眼帘便是此书。
有些书店门面会摆放经管书籍,或文艺书籍,经管像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活法》,文艺如龙应答的《目送》、杨绛的《我们仨》之类。
而你要知道的是,书店摆什么书都和你无关,你只需要往里面走,别在门面处停留太久,因为,这些书都在里面的书柜摆着,你需要的是独立的判断,而不是被门面的“书籍评价标准”所影响。
去年年底,成都春熙路,方所书店,我走进门口的时候,门面书柜放着不规则的书,有畅销和非畅销,有英文有中文,我猜还有一条定则:有卖得好,以及卖得不好。
你只需要遇到和你有缘的书,就行,这才是你在书店的意义。
你在书柜逛着,发现某本书,拿下来想看,想买,却犹豫,草草的掀开封面,草草的看了起来,看到最后,不知道买还是不买。
我以前也像你一样,现在,改了。
今晚我在书柜认真的逛,一排一排的仔细看,每一行,每一本书的书名,慢慢观察。
突然,看到石田衣良的《孤独小说家》,极感兴趣,这本书没有前言和目录,我便拿出来翻开首页和尾页,找出全书的字数统计,本书是187千字,按照自己一个小时读100千字左右的最低标准,预计自己用两个小时能够读完,然后开始考虑,要不要拿去咖啡厅读一读。
再比如,我看到书柜上毛姆的《赴宴之前》,先看前言和目录,前言写得引人入胜,目录显得简洁明了,让我产生想看的欲望,再检查全书字数160千字,那么,我下了决定:如果书店的营业时间还剩下不止2个小时,就尝试看看。
如果,最后读不完,怎么办?
买下来呗,回去再读。
前天,读雷蒙德卡佛的《请你安静些,好吗》,便是如此。
就这样,选上两三本书,坐在书店里的茶歇室或咖啡厅,静静的看,不要妄想把它读完,能读多少便是多少,拿两三本算多了,一本便是刚刚好。
如果你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你可以借助网上豆瓣网站,找找该书的信息和评价,做个简要的判断,而对于该书的评分,不可全信,信一半就好。
并不是说网上评分不靠谱,是因为网上水军太多。有条不成文的规律:新出版的书籍往往评分不低,外国书籍往往比国产书籍评分高,越是适合装逼的书评分越不低,越是大白话通俗的书评分越不高。
查看豆瓣,再看看实体书,自己做判断,一目了然,心中自然有答案。
实体书店看实体书,以上的方式方法供你参考。如果有个人陪你一起看,那感觉会更微妙,一个人,也挺好。
《情人》放在那,我没有动一页,光顾着写文章,眼前的美女已不见。
其实,自始至终,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美女,都是自己的想象,《情人》也是我自己在书柜拿的。也许,读杜拉斯这本书的时候,想读出身边有个情人的感觉吧,我猜。
读书,读的是一种感觉,甚至会读出一种幻想,却让你感到真实,又意犹未尽,仿佛,这些和那些,就在你眼前,真的出现了。
若是如此,这书,你就读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