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置身事内》札记

《置身事内》札记

作者: 红色的Ricky | 来源:发表于2022-10-14 22:56 被阅读0次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由复旦大学兰小欢所著,讨论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做出的贡献。我之所以想看这本书,一来是它是2021年新出的,且在经济领域中有着不错的口碑。二来是我以前心里比较抵触政治,这也是我坚决不当公务员的原因。我曾幻想过以后就专心搞商业或者学术,不碰政治,不和官员打交道。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尤其在中国更是难以避开政府的手和眼。既然无可避免,那就主动去了解它吧。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帮我理清楚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个什么东西。一切从90年代分税制改革说起。改革以前,税收是地方政府拿的多,中央政府拿的少。长此以往,地方强中央弱,不利于一个统一的国家治理。于是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拿走了更多税收,地方政府相对少了。如此一来,中央就有了更大的力量去投资全国性的工程项目、比如八纵八横、南水北调、精准扶贫、抗震救灾等。但这么一来地方政府的收入就少了很多,曾经一度,一些地方政府的税收盈余只足够给政府编制的公务员发工资。然而地方政府的收入少了,支出却并没有削减多少。很多民生工程、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还是要地方政府负责。

    但没钱是办不了事情的,怎么办?中国地方政府探索出的一条有效的增收途径就是土地财政:把土地的开发权使用权转让出去给开放商,从获得开放商哪里获得收入。这通常是一笔大收入,可以用于投资地方的基建和民生工程。一个地方的基建和民生搞好了,就会由更多人愿意来居住和落户发展,政府就可以以更高价格转让,甚至拍卖更多土地的使用权,创造更多收入。这是一个正反馈循环,直到城市的人口太多、好的土地不够为止。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就有了钱,能够干更多事了。但是代价是,土地财政很可能会绑架地方政府。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房价下不来。降低房价和政府的利益是冲突的,因为房价低了,政府能从开放商手中拿到的收入也就会少了。所以地方政府调控房价的意愿和积极性都会因土地财政而降低。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房价想要降下来,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地方政府能够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就是找到新的收入来源,或者某些开支大幅削减才行。

    读这本书的收获之二是搞清楚了近年来去杠杆的前因后果和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经济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是投资。这其中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是重头戏。修一个基建工程,就可以直接刺激建材行业、激活劳动力市场,而他行业和市场也能多多少少被间接带动起来。但投资需要钱,地方政府除了从土地使用权转让拿到钱以外,通常还会用这些钱作为本金,去银行贷更多钱来搞大工程。而银行也愿意给地方政府借钱,因为银行认为政府赖账不还的可能性极低。而过往事实也的确如此,哪怕遇上了还不起钱的情况,高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会出面协调,甚至少数情况下回帮还。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有意愿去借钱搞投资,而且也能接到很多钱去搞。

    但是投资毕竟是归经济规律管的,没有必然盈利的项目,总会有赔钱的烂项目。如果地方政府眼光不行,操作不当,就会真的出现还不起钱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投资的收益情况越来越不好,赔钱的项目越来越多。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投资带来的经济拉动效应已经越来越乏力,那么借钱投资的事情就不能再干下去了,而地方政府欠的钱也要逐步还上去,否则金融系统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大家都不好过。这也是近年来提到的地方债和金融去杠杆的由来。2020年以前的经济不景气,有几分就是金融去杠杆带来的影响。毕竟要还钱,手里的钱就少了,投资就少了,消费也不积极了,所以去杠杆时期内经济会受到波及。

    地方政府的投资可不局限于基建。还有一部分影响重大的投资,落在了高新科技产业。而且为了扶持新产业,政府还能出台免税等优惠政策,甚至出面帮忙找地建厂、三通一平、联系上下游人脉等。这方面,地方政府和风投基金很像。最著名的就是合肥市政府,“披着政府外衣的投资基金”,给合肥市带来了蔚来汽车、京东方、长鑫存储等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我想这一点是和我们最相关的。以后政府应该会更加注重产业扶持方面的工作,而我们,以后如果有幸作为创业者,自然可以主动接触他们,甚至是无可避免会遇到他们。选择哪个地方政府来支持自己,怎样获得最大程度的支持?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置身事内》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ga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