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息获取的渠道

信息获取的渠道

作者: wangs萌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1:33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空闲的时候看了马东一个演讲视频《骚浪贱是我打开世界的方式》中提到我们打开世界的方式变了,解开了我内心的很多疑惑。这部2016的视频传播到我这里的时候,已经过了3年的时间,这让我不禁思索:我是怎样错过有用信息的呢?

    在这之前的几年,我不看娱乐节目、不登陆视频网站、不看电视,偶尔看微博和微信,我和这个视频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此时我突然意识到,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方便,但我们似乎天生的就和某些信息隔离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我的问题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狭窄了,互联网虽然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但电视和报纸仍然是信息来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的筛选中我们以为占据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由,但同时我们错过了被动的接受信息的渠道。

    记得有次儿子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学习和记忆方法的讲座,当主讲人提到《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的时候,现场很多小学生都能大声回应,儿子却什么都不知道,这让我知道了电视不仅仅是泡沫剧、广告、低质量的节目,同时是传播社会共识的重要渠道。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我好好的研究了下信息获取的方法。

    2、信息的来源

    我们获取的信息包括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

    一手信息

    一手信息包括我们通过人类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觉)来感知的这个世界和获取的信息,同时包括人与人的现实社会的交流。

    社会学研究认为我们的爱好、选择受到共享文化和生活范围内的人的影响,它们包括阶级、邻居、种族、性别、年纪、住所、兄弟姐妹、父母、室友、室内的物品、朋友、学校等等。

    当我们埋头于自己的小圈子小团体里面的时候,我们获取的信息的渠道将变的单一。

    一手信息的特点来自于现实世界,是真实直接、印象深刻的。因为在判断这些信息的时候经过了视、听、嗅、味、触觉全息的筛选和判断,让我们能够通过心灵更加真实的看到本质。一个网络上的人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朋友时,一定会产生不一样的认识,网络天生就存在一种“假象”。

    正是因为一手信息的这个特点决定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罗振宇在《 拒绝逃离北上广,见识决定命运》这篇演讲中提到

    城市化意味着陌生人的大规模肉身聚集。
    而通过电脑、电波、无线互联网等等进行联系,1/8秒延时永远在,所有精细的体验面临这1/8秒延时的时候都会崩溃。

    其实二手信息最大的缺点不是延迟,而是失真,不仅仅是指缺少了精细的体验。技术再发达,也无法替代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时那个抬起眉毛的微表情所代表的含义,一个人的只言片语、衣着,长时间相处会堆积出信息的可靠性,微妙的细节还会传递出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义。

    一手信息的真实性就是它的最大效率,那些触动内心的画面会留让我们记忆久远。但一手信息仍有缺点,它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低维度的信息渠道会带来见识的局限性,仍有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可能性。


    叶子素材.jpg
    二手信息

    二手信息的获取方式包括书籍、书报、杂志、文章、电子出版物;
    电报、电话、广播;各种计算机网络,媒体(搜索引擎、社交软件、);学校教育等。

    二手信息明显是需要加工之后才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在真实性上的欠缺决定了它们需要经过多个信息的相互印证,才能真正的走入内心,虽然表面上获取比较便捷,但其实效率并没有那么高。我们只有在搜索、搜集、加工之后才能够还原事物的多个维度和真实性。所以二手信息的有效率不在于获取的量是多少,而在于第二次的加工和沉淀。

    书籍是一个二手信息的获取方式,相比于其他渠道它突出特点是系统性,在这一方面学校的系统教育课程有同样优势。另一方面纸质的阅读优点是你可以自由的选择时间、更加有效的阅读方式、并且选择性的获取书籍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随时拿出来翻阅、重复利用。最近接触到的超速阅读法,也让我看到了知识的获取不在最初的预习、精读,而在于后续的复习和激活。通过做思维导图、通过运用完成的知识的内化过程,才能把信息真正的沉淀在内心。

    关于插画,现在网上会有许多分享的零碎的教程和分享,经常有粉丝喊出希望大大早日出书的愿望。当我去图书馆的时候发现各种教程应有尽有,那些能够给你提供详细的指导和丰厚的知识的书籍早已经有一大堆了。这些书当时也是在市场的迫切需求中,在充满了期待的目光中出版的。所以虽然现在的网络培训班非常的有效,但书籍的作用仍旧不可替代。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感觉到信息的不可控制性,许多成功的人提到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个机会,都会说到它的偶然性。所谓的命运,或许就是由信息的偶然性所决定的吧!

    那么在人生发展获取信息的这条路上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呢?我们又怎么样不在信息的海洋中被淹没呢?

    美国大学的前两年会进行通识教育(包括英语写作、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这些信息会较少象牙塔与社会之间的鸿沟,并且培养了人才的通用性,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可以做很好的职业规划。但在国内,许多艺术生在美术学院毕业后还是会选择先去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工作来拓宽自己认知世界的维度。

    所谓的在大公司进行学习,就是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再把我们的短板进行弥补,包括怎么样的生活,怎么样的对待家庭婚姻工作的冲突,并对金融、职业规划、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

    有些错过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补回来的。同样的道理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是高于国内的,雷军就曾经提到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比较高,建议他们毕业后先在公司或者单位学习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进行创业。

    我们确立人生的框架,让我们在信息中有所取舍,这让我们有一个全局的思维和更快速的结节奏,但同时我们也要在这个框架之上发散思维,让它变得丰满。

    插画是不同于绘画的艺术。绘画是表达自己观察到的这个世界,而插画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视觉传达形式。它是一种商业性的行为,或者说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体。曾有插画师说过“从一个爱好者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觉工作一个月学到的东西可能比你在大学里一年中学到的东西还多。”对插画师来说工作是对商业的感知方式,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工作内容、合作对象中来与这个社会进行亲密的接触,了解世界前进的轨迹及现代社会的方向,并由此来敏锐的感知这个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也越来越没有秘密,网络碾过的地方,世界就是平的,我们享受着信息的发达,也同时失去了平静安宁的桃花源。艺术都是在传递信息,但商业让它不再自言自语,而是把只有自己知道的东西传递出去。


    北欧狮子-临摹迪娜尔·玛塔利珀.jpg

    自学成才的插画师和设计师迪娜尔·玛塔利珀在《创意北欧插画实验室》这本书中给出了关于创作的建议:

    灵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有它自己的规则,随性而来,随性而去。如今在Pinterest上搜索其他的艺术家以得到灵感是很容易的。但归根结蒂,你只是把他们的灵感在你的纸上展现出来,这些并不是属于你的。
    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找到会让你灵魂愉悦的音乐;观看你百看不厌的电影;阅读你小时候就看的图画书。闭上眼睛并尝试回忆你儿时的纺织品的样子;想象你最喜欢的人物。

    所以作为创作者我们要管理好我们的信息渠道,不断的从生活中获取信息,更要珍惜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到高兴,触动内心的感受。因为只有这样的信息才能让我们创作出比临摹更好的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获取的渠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hl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