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抽空阅读了吴晓波写的《腾讯传》,主要讲述了腾讯公司在20年内如何从一家几个人的初创互联网企业发展成如今的企鹅帝国,过程中穿插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有BAT的模仿创新,更有其他小微互联网创新企业的贡献。读了一遍刚好也回忆了一下自己从OICQ到QQ,再到微信的使用过程。我记录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想,不评论腾讯的价值观,只记录对自己有促动作用,可以让自己或他人试着去改变的点。
一、跟随战略+微创新
中国互联网企业这些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采用跟随战略,并且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微创新,也就是马化腾将的“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美国的原创技术引领世界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在实践和应用中不断地进行微创新,摸索书适合国情的商业模式。从腾讯最初的OICQ开始就采用模仿的方式,参考一款叫ICQ的即时通讯软件,但腾讯创新性地把OICQ的好友列表及聊天记录保存在了服务器上,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充分适应了当时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情况下网吧上网的聊天需求;OICQ发展到QQ后,又参考了韩国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实施会员制,用Q币来购买支付道具来装扮自己的QQ空间;再到目前我们几乎人人都在用的微信,参考kik软件,在它的基础上集成了语音,文件及照片传输,朋友圈,摇一摇等其他软件的功能,并发明了微信公众号,让每个人都成为内容创造者。
反观我所在的汽车行业,从最初的合资引进国外产品技术的市场换技术策略,到如今的逐步放开合资股比,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战略上应该虚心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先跟随模仿,然后再微创新。过去有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采用跟随战略,但终因步伐不够快,或卖的步子太大直接“创新”导致错过了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窗口期。互联网行业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或做法,值得汽车行业学习,要结合汽车开发周期长等本身固有的特点进行迭代更新。
二、专注,不忘初心
当我读到小马哥早年因为缺乏资金求助三大门户网站以300万元的估值收购腾讯时,眼前浮现出好多这样的情景,比如硅谷钢铁侠,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在创业初期都遇到过这样的困难,但是他们不忘创业的初心,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断地奋进,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正在小马哥危难之时一家投资公司MIH及香港李公子的IDG公司给腾讯注入了资金。虽然那时候(2000年左右)小马哥和投资公司都不知道腾讯的商业模式或者怎么赚钱,但他们有一种肯定能赚钱的信念,专注于即时通讯软件,直到QQ成为了互联网的入口,流量超过一个亿,腾讯发现了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网民们的真实情感需求,找到了赚钱的模式,打造线上生活,用Q币来购买自己想要的虚拟装备或者赠送朋友,满足网民们的情感需求。什么是由量变到质变,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畏艰难,不忘初心,才有可能成就未来的商业帝国。大多数号称要搭建平台,要抢占入口的人,他们忽视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专注。那些半途而废或者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注定成为试图并努力改变世界的英雄们的配角。
三、重视用户体验
张小龙说他做Foxmail的时候,自己经常作为用户不断地去用,发现哪里不好用,或者哪个按钮应该放在右边等这些细节,并且不断地去优化,直到最后自己用起来觉得挑不出毛病来。后来他才知道这种替用户挑毛病的过程就是作为用户来体验产品,过程中的感受就是用户体验。这难道不是把产品做到极致吗?比如我日常的购物(食品)体验来说,小卖店,小超市,大型超市,专卖店等的体验依次提升。有的快餐店为提升用户体验,利用微信或客户端等方式多次回访,不断改进他们的服务。2017年美国最大的电商亚马逊布局新零售收购了美国高端连锁食品超市whole foods(全食),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全食的购物体验很好,食品的价格便宜而且质量高,货品呈现关联性陈列,比如食物制作想象关联(热狗+面包),味觉想象关联(白酒和海鲜),场景想象关联(腌制烤肉+玉米+啤酒+烧烤酱=户外烧烤)。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跟全食相比我们国内的大型超市在购物体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腾讯刚开始进入游戏行业时遭遇了失败,当时腾讯看着盛大,网易等都引进游戏,游戏业产值逐年猛增。于是在上海成立了游戏事业部,引进了韩国当时最好的3D游戏,由于汉化工作量较大,公测时间推迟;再加上当时国内的计算机性能(主要是显卡和内存)基本没能达到运行那个“最好的3D游戏”的要求,玩起来特别卡还不断有锯齿形画面出现。所以腾讯进军3D游戏业首站失败了。这就告诉我们最好的但不一定是最适合的。2002年左右国内一家汽车企业引进了日本当时比较流行的vitz两厢小轿车,造型前卫,性能当时来说较好,但国产后叫好不叫座。我猜想当时的企业想法也是要引进最好的产品,预想在国内大卖。生活中好多这样的实例,往往我们最初选择是最好的,但结果没能达到预期。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要锚定较合适的,而不一定是最好的。
以上,是我读完《腾讯传》的一些感悟,欢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彼此的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