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前的经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一岁前高度共情孩子的感受,那么他们也会在孩子之后的成长中展现出较好的教育能力。
个体的自尊水平反映出父母通过养育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一个高自尊的个体,一定从父母的养育中读到了这些信息:
• 我们爱你如你所是——我们不一定认为你的所有行为都是好的,但我们永远爱你本身的模样。
• 你不需要扭曲自己来满足我们的期望——我们会根据你的潜能而不是我们的愿望来教育你。
• 你不必为了逃避惩罚而过度取悦我们。当然我们不会允许你为所欲为,你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但是我们允许甚至期望你有自己的意志。你可以不必害怕失去爱或者产生恐惧的反应。我们不会总是顺着你的意愿,但你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
通过接收父母养育方式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和态度,孩子会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慢慢接纳自己,包括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缺点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努力改进。
我们要意识到,一个人的弱点并不是其羞耻的来源,而是其发展的可能性。反之,从小经受专制型、贬低型教育的孩子学到的则是对自己的缺点感到羞耻。这种羞耻感会扎根于他们内心,在日后的成年生活中如影随形。
被善解人意的父母养大的孩子很早就知道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因为这样的父母懂得尊重并接受孩子的自我意志,孩子也能从积极的层面知道自己拥有着一定的权利;反之,被强势的父母养大的孩子因自我意志得不到尊重,更有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无力感,他们不敢或者不那么敢表达自己的意志和需求,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或者被拒绝
总之,孩子会通过父母的倾听和理解而感知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自尊,也学会了如何与冲突相处,因为他们很早就被允许练习应对冲突——父母会允许他们和自己辩论。孩子会学习到他们可以说“不”,而父母也不会因此受伤或者减少对他们的爱。这些积极的童年经历不断叠加,最终为孩子健康自尊的发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