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自己课堂的异同点
潘老师的《对称图形——圆》观看下来用了50分钟左右,反思自己的课堂,与潘老师的课堂还是有很大差别。
首先,潘老师的课堂整体以引导学生为主,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从语言的反复比较琢磨到最后圆的定义展示,最后是以学生自然生成的形式呈现。反观自己的课堂,“灌”的感觉还是比较强烈的,尤其是在定义方面,经常是告诉学生定义然后会判断会应用即可,而潘老师更注重自觉生成,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对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认为最大的差一点。
其次,潘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有深度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学生思考是很有帮助的。自己平时则关注学生回答的次数以及正确与否,没有注意到教师语言的引导以及循循善诱的作用。
关于“已经知道的关于圆的知识”和“还想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也是采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回答的方式,整个过程中没有替代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2. 谈谈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站在一定高度才能统筹安排每节课的内容,也才能更好的做到所有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更能精准的把握每一章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这一点自己需要多向名家学习来实现质的突破。
教师是孩子王,不是统治者。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只有尽可能接近学生,才能离教学本身更近,也才能发现教育的真相,学习的真相。这是自己需要刻意注意的地方,姿态太高容易引发很多方面的问题,班级管理方面和教学方面都可能出现危机。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也是展现个人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活成一个灵魂有趣的人,课堂上的传道受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个体,而非机器。
3. 谈谈对“基于自觉数学思想的教学设计”
“自觉”中有“自”,但今天潘老师的这节课却让我悟出了不一样的感觉。教师的自觉应体现在自觉思考、自觉成长等方面,但对于学生而言,引导是在教师的自觉引导下的,毕竟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不完善者,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引。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教师做到了更高层次的自觉,学生才会慢慢“自觉”!只有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自觉的思想引导指引,学生才会习得一次“自觉”,所以教师需要自觉学习“自觉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业发展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