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一起学轮滑的有两个小朋友,每周末两天上午十点到十二点在小区院子一个比较偏僻的宽敞地带学习轮滑,其中一个小男孩和我孩子大小一样,另外一个稍微大一点,稍微大一点的那个孩子是刚刚来的,当然今天的主要是的是另外的那个和我孩子一样大的小男孩,我们暂且称呼他为小明吧
小明今天没去,但在孩子快要下课的时候看到了他妈妈,随便聊了两句,原来小明说是上课太累了,说什么今天也不来上课,孩子妈妈也没有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措施,话里话外体现出要尊重孩子选择和兴趣的教育理念,毕竟现在这一点及其流行,甚至流行到了过度的地步。
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答案是要,要不要所有事情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答案是分情况!
孩子缺少普遍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经验积累,这一点是确定的,而家长扮演的恰恰是帮助孩子判断和提供经验的角色,“普遍经验是学习一项技能肯定是要坚持的”,如果孩子在某次说累了烦了不去了的时候家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那基本上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放弃,因为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放弃。这就是大部分孩子学习某种活动的现状。
人们持续去做一件事情的动力不可能完全来自收益,换句话说,利益的驱使是有限的;同理,损害的驱使在某些时候也的确有作用,会督促我们去坚持做;规则是外因驱动,在内驱力不足的时候外部力量就要成为主要推动力量,比如家长的强制干预。
兴趣是持续一项活动绕不开的一个动力,可是什么是兴趣;兴趣是纯粹的喜爱还是对称的反馈机制,如果是纯粹的热爱,那么这个热爱会不会变,这个热爱会不会是一见钟情,明天会不会不热爱了,没有兴趣呢?
答案显而易见,变化多端!
如果兴趣是对称的反馈机制,那么同等投入下反馈变少了变弱了后会不会减少投入进而失去所谓的兴趣呢?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基本上所有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反馈明显强烈线性,而往后反馈变弱甚至要拿到一点点反馈需要付出极其辛苦的努力才可以,到最后可能枯燥的漫长付出才会有一点点的反馈,毕竟从0分提到60相对容易,但从80提到90却很难,但是很明显,90分比60分多,而且可以说不在一个层次上。
你想让拿到多少分呢?付出是肯定的,收获不是线性的,这就是普遍规律,普遍规律是我们只要遵守就基本不会犯错,特例的前提是条件的天赋异禀。
天才几百年有一个,是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