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的鲁西乡下,通讯设施尚且落后,信息闭塞,娱乐生活异常单调,而追求情趣的是人的天性,所以大家不会放过一切调剂生活的方式。
你看吧,村里大喇叭一响,人们十个魂立刻被勾走了五对儿。大家竞赛一般早已等候在了安了喇叭的电线杆子下面——《岳飞传》开始了!刘兰芳那铿锵有力、嘹亮透彻的声音实在是太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了。一回不听,这一天也过不好了,心里五抓六挠像丢了魂儿似的。
后来,有了电视机,躁动好奇的心岂能放过!但是舍得买并且能买得起电视的人还很少,所以你想看的话一定要和有电视的人家搞好关系,只有这样到晚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去人家家里享受电视所带来的无穷乐趣。虽然电视屏幕很小,只有14吋,而且还是黑白的,而且接收的频道也才一两个,而且还好停电……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只要有的看就行。大喇叭与收音机只能听声,而电视却能看到影像,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啊!
一开始,我们家没有电视,我妈就领着我去离我家不远处的建森哥哥家看,他家人极为和善,总是来看不拒。那时在他家看的电视剧是日本的《血疑》。我每天晚上端坐在小板凳上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盯着电视屏幕,不肯错过一个镜头。通过看那个电视剧,我才知日本有个著名影星叫三口百惠;知道她演的那个角色幸子受了什么辐射所以得到了一种不治之症,叫白血病……虽然我年龄小,有些地方看得似懂非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观剧热情。
我的爸爸也是众多“电视发烧友”中的一员。如果停电了,没法看电视了怎么办?他也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这个问题,那就是集合村上几个“同党”,骑上自行车去搜寻有电视和电瓶的人家。至于“拥有电视电瓶人员名单及地理分布图”,早就了如指掌了……先去张三家,……什么?张三家电瓶里的电不够用了;那去李四家,什么?李四家的电瓶里的电还要留着做蛋糕,唉,扫兴啊!那就去王五家吧,不过,他家离这里有十几里地呢,那有什么关系,骑快点。所以,你看吧,在茫茫黑夜,“自行车别动队”像夜行侠一样“嗖嗖”地穿行在各个村子里,只为能看一眼电视!
后来,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家也有了一台电视!不过不是我们买的,是学校买的,放在我们家,因为我们家是学校的常住人家,可以代为保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还配有电瓶。我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家看了。
1984年,电视界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件”——香港武打片《霍元甲》开播了!由于以前我们这些下里巴人从没见识过这种新奇激烈的剧情,这部剧导致的结果是人们十个魂被勾去了十二个:吃饭也盼着,睡觉也想着,做梦也梦着,干活也不忘……总之,内心的平静被打破了,全民都成了“追剧一族”。到开播时,那更是万人空巷。
但“不幸”的是,那时的我竟然还要上学,这就意味着晚上要写作业,写完了就要早睡觉,不能看电视。想当时,这剧情正到了扣人心弦之际,“睡觉去吧!”我妈突然化成了“狼外婆”。我一听这声音,如同头顶上打了一个劈雷,哪肯去!可是小孩哪拗得过大人,必须要去睡!我号啕大哭着。天底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最喜欢的事情偏偏不让你做。据科学证实,人高兴的时候大脑会分泌有益于身体的脑内吗啡,反之,则会分沁有害的去甲肾上腺激素。我看电视时体内正充盈着大量的脑内吗啡激素,这对我实际是很好的,可惜妈她不知道,她只知小孩要早睡;我怀着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劲抽泣着躺在床上,可以想象我这时体内得分泌了多少去甲肾上腺激素,这多有害啊。为什么你们大人就能开心地看而残忍地让小孩去睡觉呢?我实在是太太太愤不平了!……哭了一会儿,猛然我停了,因为耳边隐约传来外面电视机的声音,原来虽然看不到但还是可以听到的。这多少让我备受伤害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慰藉。
因为看《霍元甲》,还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迁徙行动”。原因是那天星期六,晚上马上就到了开演时间了,却突然停电了!停电倒是经常的事,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停?这个倒霉电厂!这可怎么办?如果今天晚上看不上,那是要“死人”的,因为会得上“看不上电视绝望症”。于是大家到处奔走相问,谁家有电视和电瓶。也不知怎的,那个时候又没手机,消息就传得那么快,他们竟然迅速侦测到我们家有电视和电瓶而且有一个大院子。于是,四面八方的人都以闪电般的速度往我家赶,一会儿就把我们家院子挤得水泄不通,包括外村的人也来了很多,光我同学携家带口的就来了好几个,还找我“走后门”说要占据一个观剧的有利位置;有的还没吃完饭,端着一海碗面条就来了。当时据保守估计我们家不大的小院得挤了有一百多号人。
观众总算都自觉安排妥当了,并没有发生因占位而吵架的场面,没有时间和心情计较了,挤是挤了点,将就点吧,只要能看到霍大侠就行。谁知映入眼帘的不是《霍元甲》,而是足球赛,很多人踢一个球,还不让踢进去。那个煎熬啊,“他奶奶的,抱起来往里扔啊!”一位大婶彪悍地喊到。“哼,真是的……什么玩意儿!”大婶喊出了观众的心声,大家由衷地表示赞同。“哎呀,鸡屎啊!”突然后面有人惨叫。于是观众齐刷刷地回头看发生了何事。原来后面有人正端着碗喝面条,谁知他正坐在我们家大梧桐树下,其实有很多鸡在上面宿窝,所以……面条碗里就多了点儿调料,估计是吃到嘴里去了,要不然……哎,惨啊!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刷”一下,树底下就空出一大片。
该死的足球赛终于完了,总该演正片吧,可还不是,演的是广告——灭棉蛉虫的广告,不过,看到广告大家反倒一颗心稳稳放到肚子里了,因为这是“餐前必备小点心”。按照固有的程序,紧接着“大餐”就端上来了——该放正片了。广告词大家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小孩子随着电视里的声音开始齐声背诵,就像背课文一样。背完“课文”,终于开演了。一百多双眼睛就在那一霎那齐刷刷投向那个14吋的渺小而伟大的机器,大家摒住呼安静地观看。可是我跟前的一个小孩就特别聒噪,他看不懂就老是不停地问旁边的大人:“娘,谁是好人?哪个是坏的?”他娘只顾自己看,有一句没一句的应着……若干年后,相对于《霍元甲》的剧情,观众们的种种癫狂更让人难以忘怀。
看电视就是这样,有时多人共赏才有趣,因为共赏才能共享,共享可以传递快乐,放大乐趣。不过,有时独赏也别有一番趣味。
有一次,我们全家周末看电视,《霍元甲》、《陈真》和《霍东觉》一系列精彩的武打港剧相继播完了,暂时没有什么好看的,看了一会儿,都嗑睡了,我也打算关电视睡觉。这时突然一部欧洲的神话电影展现在我眼前,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因为我从未看过此种类型的电影。我记的当时那部电影叫《十二个跳舞的公主》,现在知道是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剧情大概是,一个国王调查他的十二个女儿为什么每天早上鞋子都会被磨破这件事。层岀不穷的谜团、神秘诡谲的情节、富丽堂皇的画面、美丽可爱的公主,还有她们穿的那些大裙子,层层叠叠、流光溢彩、华美无比简直就像厚厚软软的云朵一样。这深深吸引了我这个从未接触过欧洲童话剧的乡下小女孩。我这才知世界上最受尊宠的女人就是公主。如果我也有那样一身蓬蓬的公主裙,而且能与英俊高贵的王子翩翩起舞那该多好……在梦中,我好像真的变成了公主,成了世界上最骄傲的女孩。
1986年,中国的经典神话《西游记》被搬上电视屏幕,全民又陷入新一轮的追剧热潮中。那时,我们家已买了属于自己的一台黑白电视,每天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享受这顿精神大餐。我弟弟那时才5岁,对这种神话剧毫无招架之力,完全被“洗脑”,以致于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那日,我们正看得带劲,忽然听到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好像是流水的声音,不是电视上的声音,家里又没水管,那是怎么回事呢?“你这个死孩子,你怎么不出去尿,尿在屋里!”妈突然对弟弟咆哮起来。原来弟弟在屋里撒尿。“我怕出去尿,回来就看不到……”弟弟哭着说。看到他那副又可爱又可怜的样子,心想都是孙猴子惹的祸。
我弟弟不但在看电视上很投入,而且在“修电视”上也很积极。一日,我正在屋里写作业,他跑过来说:“姐姐,我想看动画片!”于是我就打开了电视,但是电视上什么都没有,只有“呲呲啦啦”的声音和一片茫茫的黑点和白点。弟弟认真地说:“姐姐,电视坏了,我修修吧!”“你会修啊?”“会,我知道电视后面有一个钮儿,一拧就出动画片了,我见爸爸拧过。”弟弟很认真地点头说。“那你修修吧!”其实我也很想看动画片。弟弟一向是人小鬼大,说不定真能修好呢!于是“英雄”的弟弟把小手伸到电视后边开始摸索着拧,但是拧了两个也不管用,又开始拧第三个……“干什么?”突然爸爸进来了,看到弟弟在“修”电视,大惊失色,“乱动,要电死人的!”说着拽过弟弟就打起来,弟弟大哭到:“我想看动画片!”“你怎么看你弟弟的?……”我也在劫难逃,只好乖乖接受一场噼里啪啦的批判。
后来我们家省吃俭用存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接下来这笔钱可以有两个去向——买彩色电视或者在城里买一处小院子。“买彩电还是买房子?”爸爸在吃饭的时候向全家人征求意见。“买彩电!”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