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一阵清脆的鸟叫声,把我从老家的午觉中唤醒,睁开惺忪的眼睛,定神一听,这是儿时亲切的燕子声。依声循去,只见两只穿着“绅士服”的小燕子,栖在房前的晾衣竹竿上,叽喳呢喃地谈情说爱呢......好多年没有看到燕子了......不由想起了童年老屋的小燕子。
每到春天的时候,我家堂屋的燕窝,准会飞来一对燕子,轻声细语地欢快地叫着,那黑白相间缎子般的羽毛,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熠熠的光泽。母亲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轻轻地走进堂屋查看,欢迎燕子回家。这一次,她倚在门框上,自言自语又兴奋地说:“哟,燕子回来了!我们家的燕子回来了!”可能是母亲的声响惊动了燕子,他们扑闪着翅膀,在堂屋里转了两圈,一个俯冲,从大门低空飞走了。
“哎呀!家燕怎么又飞走了?他们飞走了,这是咋回事?”母亲有些伤感地念叨着,落寞地望着天空渐渐远去成两个黑点的燕子。多少年来,我们家人都非常喜欢燕子,同燕子相处甚欢,好像却少了燕子的撩梁叽喳陪伴,就少了些农家人生活的调剂和乐趣。
整一天,母亲坐卧不宁,嘴里不停念叨,一会儿从屋里转到院子里,一会儿又从院子里转到屋子里,来回不停地走动着,寻思着自己做错了什么,期盼燕子再回来。
第二天,母亲有些沮丧地叫住我:“洲儿,你给燕子在房顶搭个窝吧!”我也希望燕子早点回来,默默地搬出梯子,找来钉锤和大洋钉,梯顶靠在第三根房梁上,登上梯级,母亲忙给我扶住梯子,一边提醒我小心摔下来,一边不时地帮我递这递那。在梁中间钉上钉子,放上两根竹片,用细麻绳系牢,再到田里弄一把硬泥糊在竹片上。顺便把第二根梁上旧燕窝重新加固,整理妥当。下来一看,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老一新两个燕窝,遥遥相对,只等家燕再归来。
不见燕子的影子,母亲还是躁动不安,心神不宁,望眼欲穿,懊丧自己迎燕心切,动作鲁莽了些,惊跑了燕子。整天若有所思,闷闷不乐,似乎母亲的生活没有了燕子,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焦急地等待着燕子回心转意,重回家来。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突然,几声响亮的燕子声,欢快地飘荡在屋前上空。母亲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忙批上衣服,喜不自禁地轻声说:“哎呀!燕子来了!燕子终于回来了!这燕子真是通人性,晓得我们家把燕窝搭好了,是真的回来了!这下就好了!”
母亲轻手轻脚地打开堂屋大门,向屋前场院里一看,那两只熟悉的燕子,落在门前那棵桑树上,叽叽喳喳......燕子见母亲轻轻开门迎接,似乎有些不领情,双双起飞在房顶四周盘旋观察了几圈。这回母亲吸取了上次教训,假装没看见,进厨房做早饭去了,等母亲一进厨房,这一对燕子就急切地一头飞进了堂屋,先栖老窝看看,再飞到新窝瞧瞧,来来回回,反复比较来比较去,看来这次不仅决定回家了,还在选择哪个窝了。燕子在家叽喳玩了一上午,下午飞出门,不想带回一对新燕,这一对旧燕很慷慨把新窝让给了那一双新燕。当晚,新旧四只燕子栖在房梁窝边,安稳地过了夜。这时候,母亲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看到母亲满面笑容,我们家人也都乐开了花。
看到燕子,从幼儿园回来的侄儿高兴极了,指着梁上的燕子问:“奶奶,这是去年的燕子吗?”“是的,是的,它认识我们,认识我们的家。”侄儿不由自主唱起了刚刚学的“小燕子”之歌: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学三年级,刚学作文的我,跟着侄儿的调子,对唱起来:
“小燕子,告诉你,
今年咱家更美丽。
我家用上了大电灯,
欢迎你,
长期住在咱家里。”
二
母亲见儿孙都唱起了燕子歌,笑容可掬地给我们讲,每当开春的时候,燕子就会成双成对,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家来,还衔来了各种花草籽,撒在田间原野。燕了飞着叽喳着,唤醒这些花草发芽开花,所以呀,春天才满目绿草鲜花,绚丽多彩。我们人类珍惜鸟类:尤其燕子喜欢选择人丁兴旺的家庭落户,我们农民更喜欢家燕。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榜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嗖”地一声发射出去,飞在农田庄稼上空捕捉蚊子、蝇子等害虫,这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燕子是我们庄稼害虫的天敌,所以农民都懂得燕子是益鸟,非常爱护燕子,从不伤害它们。因此,小
孩子呀,要是谁打燕子或撮燕窝的,谁就会瞎眼睛的。
过了一段时间,一对新燕忙着飞来飞去,在外面衔来的泥、杂草,还有羽毛、破布巾,用唾液粘搭成一个漂亮的窝,一双旧燕也把老窝修整一新。不几天,一只燕子就待在窝里不动了,母亲告诉我,那是燕子下了一窝蛋,它们在孵蛋呢。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打搅它们,我哪能听母来的话,乘母亲外出不在,我搬来梯子,一搭上梁,燕于就吓跑了。赶紧爬上去一看,老窝有5个乳白色的的小蛋,新窝里有4枚。又过一两个星期,“唧唧,唧唧”的小燕声,老窝沿边有五只小燕子全出壳了,圆圆的小脑袋上镶嵌着一双圆溜溜的黑眼请,张着黄黄的尖尖的小嘴,时开时合,不停地叫着,它们紧紧挨在一起,整齐地一字排列着。再往新窝边一看,也有4只小燕子出窝了。一边你“唧唧”,另一边也“唧唧”,互相对唱着呢。
这时,一只嘴里叼着一只虫子的大燕子飞到窝边,小燕子们一看到爸爸回来了,都争先恐后地伸长脖子张大了嫩黄的小嘴唧唧直叫,燕爸爸面对5只雏儿,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给哪个孩子先吃,似乎考虑了半天,才把这虫子送进了其中一只幼燕的嘴里。儿蒸狠吞虎咽,还没来得及说一声“谢谢”呢,爸爸早已奋飞而去,急忙忙地又去找食去了。小燕孵出时,每只大约才重1.5克,初生头一周母亲专司看护小燕,保持它们的体温,防上调皮掉落。而父亲就专门给它们捕食喂养,一天长两克以上,可见父亲的工作量之大,之辛苦。小燕长到第21天准备离巢前,一只小燕每天要吃下15只虫子。这一窝养5只小燕的父母,捕虫量是
多么的惊人。看着燕爸爸出去的背影,我不禁感动万分。父母亲每次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儿女啊!也许此时,燕子爸妈还饿着肚子呢!
果然,没过多久,燕爸爸又赶了回米,这次它喂给了另一只燕儿,再次匆忙离去。一会儿,出现了燕爸爸的身影,小燕子们更加的兴奋,翅膀炸开,嘴巴张的更大,接受爹妈的食物。燕爸燕妈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一口口给孩子们喂食,每每飞过来一次,叼来的食物就喂给一个,当它俩把5只燕宝宝都喂饱后,脸上伤佛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我想这回得大燕要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没想到,它们又拖着疲惫的身子找食喂自己的肚子去了。我鼻子一酸,天下竟有如此伟大的父亲母亲!
此情此景,给幼小的我巨大的震撼:原来,父母大人哺育子女是本能的,关爱是无条件的,是百分之百无私的。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更是如此。这无意间的一撇: 两只大燕子和五只小燕子构成了一幅感人的亲子图,这小景小事中蕴含着天理——爱是永恒的,爱是最美的!
三
过了几天,雏燕的口黄逐所减退,一天大燕开始教小燕振翅飞翔了,也许燕子是天生的飞行家,幼燕一教便会,第一次练习飞行后,就可跟随父母出窝飞行了,文随之学会自己捕食。小燕子一天天长大,小小的燕穿已住不下这一大家子,大多只能栖息窝边。小燕长成年后,很快融人大群。当北半球的进入秋季时,燕子能捕食的空中飞虫渐渐减少,天性不会捕祝潜藏昆虫的虫蛹和虫卵的燕子,不得不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相传春秋时代,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据说,吴王的宫女为了探求燕子迁徙的规律,曾在夜向抓住一只家燕,剪去一个脚爪,看来年开春燕归时能否找到家。晋代有个叫傅咸的。也用这种办法进行过观测,结果这只缺爪的燕了,在次年春天又飞了回来。
进入八九月间,燕了开始准备长途南迁的能量,大量捕食虫蝇,摄取所需“燃料”,养膘存储脂肪,这时体重豪增15%以上。到9月秋分过后,白昼一日比一日短,燕子体内的生物针开始发出信号:向南飞迁。在某个黄昏,看到电线杆上栖着无数的小燕了,宛如精妙绝伦的生命五线谱音符,这似乎吹响了迁徒的焦结号...
先是结伴集合,然后汇集成群,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起飞。开始几天飞飞停停,一边南飞,一边集合,头几天一天飞行30公里左右。待燕群集合完毕,一个个小团体形成成千上万只大燕群,便开始有计划地飞行,以每天100-300 公里的速度前进。燕子习惯在白天在地面休息觅食,则夜里奋飞南迁,尤其喜欢在风清月朗天飞得更快更顺,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幼燕跟随群团密集飞行,不必父母那儿学得迁徙路线,所以与父母很快失散,并在途中组成新的家庭。
在晴天里,太阳高挂,燕子会运用“太阳指南针”测量位置和“体内时钟”来算出自己的位置,似乎这是北斗导航定位原理。而当阴天时,它们依赖天生的导航系统“磁性指南针”,磁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方,随着纬度变化感觉出地球磁场的弧度,来辨别方向。更难以想像的是,燕子的中耳还有一套压力感应器,敏锐的低频率听觉,能察觉到即将来临的天候锋面,能听到1500公星外风传来的声背。燕子的这套系统,还能够预测来自远处对燕群的危险,并做好应对准备.燕子会利用身体和脖子都很短的天然条件,利用超长翅膀,时而减低阻力,时而增大飞扬力,加上长尾适时的协助,能准确的急转弯和空中刹车,并做出各种空中特技动作,在空中灵活翻转,速度极快。还会运用特殊的全方位视觉,无需转头就能将300度范
围内的景物,尽收眼帘,适时掌握来自三个方向有翅类飞行物的动向,及时捕获来自三个方向的昆虫。同时又能躲避三只猛禽的围攻,逃避天敌的猎杀。
在飞越撒哈拉大沙漠前,燕群会在摩洛哥南部修整几天,补充能量,使自己的体重猛增1/3。然后,在2至3天内,持续高速飞越1500公里的干旱荒芜的世界第一大沙漠。飞行高度一般都在100-900米之间的燕子,有时燕群要飞升至6000米以上的高空,抗拒规避沙尘风暴,同时寻找可能的“绿洲”,以便及时着陆休整。
终于,经过了百难千磨万苦,燕子们到达了距出生地15000多公里的非洲东南部目的地。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燕群会选择南部非洲大地上气候适宜和食物丰实的地区,快乐而游牧的流浪生活,自由自在地安度整个冬季。幼燕经过第一次长途迁徙的锻炼, 已经变得身强体健,成为成燕中的佼佼者。它们和燕群一起,在这段时间内换掉全身羽毛,一根根新毛将长出来,取代那些因飞行几个月早已折损的旧羽毛,戎装一新,英姿勃发。到了次年的2月下旬,北方的冬去春将来,燕子体内的生物钟提醒,准备北迁回家赴春。于是,它们又再次集合,携手上路了。赶春回家心切路熟,还有地球自转天然顺风的帮功,回程速度明显比来程快,一天可飞行300公里左右,大约花50天左右,飞越 10000多公里。家燕以其惊人的记忆力,迁飞千山万水,哪怕隔着几大洲大洋,凭借自己的超强的记忆力,精准定位,准确回到自己出生地故乡---我家的堂屋梁上。
有动物学家做过统计:老燕回旧巢率约为47.1%,头年幼燕回巢率在16%以上。有的燕子竟然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主人总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看到燕子回家,我们全家欣喜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
四
长途迁徙的家燕,身长约18厘米的身长,约22克的体重,凭借这一个小小的血肉身躯和一对脆弱的翅膀,在一年中用近半年时间,飞越高山、海洋和沙漠,两次跨洲越洋的万里长途上,途经北部非洲时,要巧妙地躲过每年吞食包括燕子在内的200万只候鸟的,一种名叫隼的大鸟的捕杀;飞过非洲的 “燕子村”时,也要机智地绕开每年网屠10万只候鸟的人类追捕;还有来自自然的狂风骤雨、沙尘暴等恶劣天候,以及自身的老弱病残身体的磨难,饥渴困顿,耐力意志的较量...为了种族的生存,下一代的繁衍,燕子听从生命的召唤,带上出生几个月的小燕,一路奋不顾身, 艰苦跋涉,勇往直前,那怕折损大半,仅有三分之一的燕子能活到繁衍后代的那一天。按燕子平均11年的寿命来看,这些迁徙的燕了一生最多往返10次,这样年复一年(两次)进行着生命的迁徙。想起人类的最大迁徙的壮举,中国人的春节,欣赏那些在外的游子,一票难求,却义无反顾,在除夕之夜,赶回生养的故乡,回家过一个团圆年。
而燕于以迁徙的方式,把那些经过千难万险考验生存下米的强者,它们飞行能力超强、抗耐力极强、导航能力突出、记忆力极好的优异基因保留并传给下一代,可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保证了后代的生生不息。值得以车代步、空调造境、养尊处优的人类的思考,在人口持续澎涨的情势下,如何培养和传承良好的基因,全民健身,强其筋骨,提升身心素质,促进人类的优质健康发展。
雌雄双燕不远万坐顺利返乡回家后,头一件“大事”就是共建家园繁育后代。有时修补旧巢,有时另建一个新窝。偶有意外发生,喜欢坐享其成的麻雀,会霸占屋檐下的燕窝。长途跋涉归家的家燕们,见此情景决不会忍气吞声就此罢休,它们引来燕群,群起而攻之,把麻雀啄吵赶走。有时麻雀实在赖皮无法赶走的,怒发冲冠的家燕,便会衔来泥土、树枝,“残忍”地封死巢穴,把麻雀“活埋”窝底。有理有节的燕子,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从林基本法则,你不让我好活,我也不得让你好死。
鸟类的共同特点都是怕人,它们将巢筑在大树和深山老林之中,以免遭到人类的袭击。在主宰地球的人类的追杀中,兽中之王的老虎,鸟中之首的凤凰,等众多鸟兽濒临灭绝,唯独燕子选择,农田和灯光吸引虫子的人类活动区域,栖息在农家房梁上和墙角边,做巢、孵卵、育雏,近距离与人类和谐相处,人丁兴旺。燕子除了吞食害虫为人喜爱之外,还有不得不让人敬佩的地方,它们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动作轻盈,生活检点,尤其不干扰人类的生活。借人一室而住,安心人室生养繁衍,过了一段时间,当人们有些厌烦其飞来飞去,乳燕声嘶力竭地叫喊时,燕子便知趣地举家迁走了。等人的火气平息下来,知不见了熟悉燕影,又开始有些想念燕子,盼望燕子早点回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如约而至,聪明的燕子往往遵循人类这种情绪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让人类留念不舍。
燕子可能是从那些距人类太近或太远的动物的遭遇中得到了启示,选择既与人亲近,又不受人的控制,对人类亲密有间,不即不离,时刻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使人类像敬神般地敬奉它,称着益鸟并保持护它。更让燕子想不到,人类却乐于与燕了为伴,让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并引以为吉祥、有福的事,并赋予燕子文化内涵。将燕尾称之为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报春归来的春燕”,形容为春天的象征,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莺啼燕语报新年”,春天来了!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