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摩,爸爸要开抢了.
他扣下扳机.
连着三个小时吞掉这部,中间尿憋好像也能忍住,这大概是东野圭吾的魅力。他的每一部貌似都能引发人内心最底端的思考,相比白夜行和解忧来说,我更偏爱彷徨,虽然题材更为敏感,但引申的正是如今备受关注的青少年法律问题.
独身父亲长峰的女儿看完烟火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在桥下尸首被发现,悲戚的长峰接到告密者的电话,得知了嫌疑人的住址和名字,并亲眼目睹了女儿被凌辱杀害的录像,愤怒痛恨几近崩溃,于是走上一条与法律相悖的彷惶之路,这一路走来,违背自己心意抓长峰的警察,评论清晰尖刻的记者小田切,还有帮助藏匿长峰的和家子,他们的人物形象太清晰深刻,无法做绝对的定义,织部他们内心的犹豫正是由于其警察本身身份与普通人性心理的矛盾有所冲突,可警察这个职业维护的从来都不是正义,而是法律,而法律对于人民的保护真的是民心所向绝对正确的么,我不敢苟同.
“让误入歧途的少年改过自新固然重要,但有谁能医治无辜被害人心里所受的伤害?这样的观点是目前法律所欠缺的,失去子女的父母还要去为罪魁祸首的子女着想,这未免太残酷了,不是么?”
人性本恶,睚眦必报是人固有的天性,无需教化,而法律能够警告人不作恶,维护人民权利而对作恶的人采取应有的手段,可若法律无法范围无法弥补超过自我承受范围的人们的损失,那嚒道德将不再是一个标准,只是一个名词,教化也不会为人所接受。法律不是绝对正义,若其无力逞凶,那嚒该反思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法律.
少年犯近些年来一直处于热潮话题,甚至降低刑责年龄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说明什么?大家普遍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些仗着年龄胡作非为的行为即将受到严惩,年龄将不再是犯罪者罪恶之下的保护伞,我曾看过一篇报道,【十三岁少年杀三人被送往收养所教养三年】 十三岁,杀了三个孩子,只因他年纪小,便被人们更容易原谅和遗忘?三个孩子, 三个家庭,因为这一个人而破灭,但他得到的惩罚竟仅仅只是教养三年?法律不应该有年龄的限制,任何人只要犯了法就应该有其相应的惩戒,绝不能因年龄、健康等借口而免去惩罚,责任,不仅仅只是一种,社会责任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对后代教导的,弱者虽弱,可它不能成为特权阶层,强者虽强,却也不是一味所谓绝对。
不要让容忍和仁慈变成放纵,不要将一味保护当成是绝对正义,被害者的人身安全和生命从来都不是少年犯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少年法并非为被害人而制定,也不是用来防止犯罪,而是以少年犯罪为前提,为了拯救她们而存在的。从这些法律条文中无法看见被害人的悲伤与不甘,只有无视现状的虚幻道德观而已」
这大概也是东野圭吾想要讨论的问题。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