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析阅读的内容是《思考,快与慢》的第一章的引言部分,总共一页纸。
我在自己阅读的时候,对于这个部分的认知是,这是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快思考,一个是慢思考。
然后听永澄老师的分享,他让我们为认为自己读懂了多少打分,我开始给的是10分。
老师在读完这个部分之后,得到的内容是一个流程图,大脑运作的流程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呢?
老师是对照3个版本的书进行阅读的,他对于疑问的点很敏感。
我在寻找目的的时候是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的。
而老师是从书本的文字之中寻找作者在这一部分的目的。
我首先看到这个书的内容,然后得到一个直觉,这是两个例子,一个关于慢思考一个关于快思考,然后我判断这个答案是我满意的答案,从而停止继续深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最开始有检视阅读,有相关的经验,快速的获取了。
老师在这个部分是对每句话询问,我读懂了吗?有什么疑问
我在这个部分比较想知道的是,老师怎么判断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做一个关系图。
我推测是在序言部分,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疑问,然后在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觉得可以用这一部分进行一个关系的梳理。
或者说老师有将这个知识显性化的意识,而我在之前并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