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课·第1.3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21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1.3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再次修改昨日对《少有人》片段的重述(写在下面第5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a,精简语言,把不会改变意思的话删掉。
b,在阅读时尽量做到中立和客观,通常我们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解读作者的感受和经验。
c,抓住关键词,用关键词为重点来解读原文。
d,进步的重点就是改改改,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不断完善。
2.今日实践与修改中的亮点: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我第3版的重述(可选):“我读了一个书中片段,我来给你讲讲:真正的倾听要以爱为出发点,当我们需要自我完善、想和对方共同成长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倾听者感受到我们的爱时,便会更为坦诚,敞开心扉,从而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但是我们通常会觉得长时间的倾听是叫人难受的事儿,我们可能会选择性倾听、倾听过程中在想其他的事情,或者思考如何转移话题,让谈话尽快结束。以上这些都是缺少倾听能力的表现。
# 第1.1讲原文片段 #
【书籍名称】
《少有人走的路》
【原文片段】
直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自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实现自我完善。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会使说话者心有灵犀,更为坦诚,更愿把心灵全部敞开,而不是有所隐藏。这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相印,共同跳起爱的“双人芭蕾舞”。这是耗费精力的过程,而且须以爱为出发点。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但是,我们通常缺少倾听的能力。不管是在商务活动还是在社交生活中,长时间倾听他人讲话,是叫人难受的事。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倾听,头脑中早已有优先项目安排,所以,我们总是一边倾听,一边想着怎样尽快达到目的,怎样使谈话尽早结束。我们也常常转移话题,灵活地把谈话主旨加以调整,以便让自己感到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