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说无甚进展,二刷了王阳明。心中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世人知王阳明,一曰“致良知”,二曰“知行合一”。但若只说这两点,便是片面化了王阳明。
“致良知”,是要找回自已先天的最朴素的想法。
孩童时,全凭本能;待得稍大,又溺于繁华社会,或只拜金,追求纯粹的物质享乐,或不知此心为何物,不知人生之何意,甚至产生“逆致良知”、“去良知”,对一些不健康的社会习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逐渐偏离了良知。
故提出“致良知”之说。
“尊本心”,即尊重自已内心真实的想法,不为外物所动,使自已这颗心真正找到方向。
阳明说,世人以不中举为耻,我以不中举而心动为耻。不中举并不为耻,为不中举而心动才值得耻。此乃阳明!
此为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与人交往中都是在找回良知的过程,做事前问问自已的本心。这件事该这样做吗?
“知行合一”,并非单纯的先是理论,而后行动,理论与行动统一,此为“知行合一”的低级解读,将知与行分开而论时,就已经输了。因为知与行本为一体,真正的知行合一,本为一物。
有何知,便会在致良知的过程中有何行。
只有别人的知、世俗的知,约束自已的行,便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也不是真正的良知。
故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也为一体,世人说前者是价值观,后者是方法论,便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