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工作暂停,百无聊赖翻开这本书,却让我如获至宝收获颇丰,有种本来想收获一朵玫瑰,却迎来一片花海的快感,读完忍不住给大家分享。
读这本书犹如跟一位资深的协和妇科肿瘤大夫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触膝长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医学总是朦胧的,神秘的。一般人知道的大多是从生物课上学到的一些皮毛。没有经历过,真的知之甚少。而这本书,帮我揭开这层面纱,更加全面的了解医学,医院环境,以及医患关系。
作为女性,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知道的太少,一个女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且学会爱惜自己。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普遍早熟,未婚少女堕胎流产比例急剧上升,影视剧告诉大家如何谈恋爱,却很少告诉女孩如何保护自己。过早体验性生活,却不懂做防护措施,有的几个月做几次人流。
相比做人流导致将来很可能不孕的风险,宫外孕是真的恐怖,就像肚子里的定时炸弹,随时要人命。简单解释一下,受精卵跟卵子在输卵管结合发育成受精卵,本来应该回到子宫发育,但是由于某些因素没有到达子宫,在输卵管里发育,造成宫外孕。但是输卵管不具备胚胎发育的环境,随着胚胎慢慢长大,随时可能撑破输卵管,也意味着随时要了孕妇的命。
一般女孩碰到这类似的问题,都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说,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给医生治理带来更多的阻碍,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相信我,在碰到困难,尤其是威胁到自身健康安全的问题时候,父母永远是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人。他们有社会经验,又经济基础,最重要的是父母永远是最爱你的人。
作为女人,我们有专属于女人的一个子宫,两边的输卵管,两边的卵巢。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好自己。以下是我结合这本书给出的一些建议:
1. 带套,这是最环保有效的避孕方式,而且还能有效防止一些疾病。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安全期,外射。不要拿自己的子宫冒险。
2.没结婚前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找父母。还是那句话,父母最可靠,最爱你。真到了那种境地,父母已经忘了责备你,更多的是担忧跟心疼你。
3.保持性伴侣单一,不要滥交。
4.准备生孩子前做婚检,优生优育,一个不健康的孩子可以轻易毁掉一个家庭。
5.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又不对劲的尽早去医院检查,预防大于治疗。
大夫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女人的 子宫不是用来生孩子就是来长乱七八糟的东西。 估计所有的妇产科大夫,都深切希望所有女性在二十多岁完成生育大计。二十多岁确实是生孩子的最佳时期。很多人前期为了工作或者其他的种种,放弃的生孩子的好时机,等 到了年纪大了想要孩子,却迟迟没有。
医生的闺蜜,年轻时候跟男朋友想要丁克,享受美好生活,努力挣钱,三番五次做人流,后来上环,快四十岁的时候,有钱有条件,看到别人家有孩子其乐融融,又想要孩子,然而,在老天给他们几个孩子他们统统拒绝之后,老天不再给他们做爸爸妈妈的机会了。
平时经常听老人说高龄产妇生孩子不好,却从未正真听下去,认为那些只是概率很小的问题。现在知道的还是概率问题,但是心态却改变了。高龄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比二十几岁的女人高很多,而且生出的问题婴儿概率更大。作为将来的母亲,沃恩不能拿后一代的健康去赌。
之前我总是想着工作先稳定下来,等三十几岁再生孩子不迟,但是现在却想着快点生孩子,因为我不但需要年轻有精力的身体来照顾我的孩子,我还想要给我的孩子一个年轻的妈妈,一个有着健康的身体,能够跟他有更少的代沟的妈妈,有生之年能陪他更久的妈妈。
生孩子应该是在有计划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生之前两个人做检查,调整生活作息习惯,不抽烟喝酒,为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做准备。怀上之后定期做产检,尤其到怀孕后期。及时产检能及时关注宝宝动态,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并且治疗,大大减少停胎的悲剧。
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医患关系。这些年来,殴打医生的新闻层出不穷。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案例是,七八十岁的老医生,刚刚花了很大的精力救了产妇跟孩子,来不及高兴,告知家属结果,家属却因为一些本来就有的问题,把老医生打骨折,被打的医生心态好,却寒了其他年轻医生,让本来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心生退却。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丢了良知的黑心医生,用职能之便来谋取利益,不惜牺牲病人的健康。但是我始终相信,绝大多数时候医生是最想治好你的那个人。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基本都都是想的治病救人。换个角度,而且病人如果经常治不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绝对不是好事。
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去相信医生,他们一般会给我们最优选择。当然,我们更有必要学习更多的医学常识,有足够的智慧分辨那些坑人骗钱的医生。碰到夸大其词的,但自己又不特别懂的,有熟人最好,可以咨询,没有路子,保险起见,多看几家医院。
最近疫情爆发,医生又一次被推到英雄层面,就像2003年非典爆发时,大家对医生推崇至极,但是没多久,医患纠纷依然层出不穷,那么这次疫情过后呢?医患关系会有所改善吗,我希望医患关系会更加和谐。
这是一本医学常识的科普书,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在未来面对医生的时候,会更加理解对方,在一生的某一个时间点,会因为读到过它而感到庆幸。我的标题有误,这本书不只女人该读,所有的家属,丈夫——男人更应该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