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南方的五月,已经进入夏天了。白昼越来越长,空气变得黏稠,让人莫名地烦躁。
这个漫长的假期,从冬天持续到夏天。每天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小小的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单调乏味。
像极了我日常摸鱼的样子。直到无意间翻出去年国庆假期写的一篇散文,彼时离家一个月后回家,心中满是对故乡的留恋。明明是寻常的风景和食物,在我眼里却如同桃源珍馐一般。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以,我想与诸位分享这份平凡日子里的感动。
琐碎重复的生活,寻常烟火的味道,也可以诗意盎然,鸟语花香。
全文约2200字,以下是正文。
〔一〕回家的旅程
福建人向来恋家,而我母亲尤其如此。她不仅自己安土重迁,也不希望我离她太远。
早在九月上旬,暑意尚浓,她便张罗着抢买我国庆回家的车票。哪怕票价高昂,路途遥远,在家逗留的日子也并不太长——但一想到国庆若不回家,再见面便是三个月后的寒假,即使再大张旗鼓便也值了。
而我呢?像一只羽翼刚刚丰满的雏鹰,在高空的气流中好不容易稳住身形,也算是见到了许多在鹰巢里绝无仅有的盛景,正值意气风发、准备激流勇进之时,这样的一趟回乡似乎不是刚需。
嗯,好一个意气风发。然而票已订好,国庆回家的诺言也早就许下,故乡父老与故人正翘首以盼,这一趟旅程也就义无反顾了。
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只身随着人潮向车站移动,当列车开动,我才恍然有一丝迟钝的真实感。这一车陌生的旅伴都是回乡的人吗?他们都怀揣着怎样的心境?是否有一群人在张罗着迎接他们?我的家人是否也在其中?
我又想到家乡,那比北京浓上不少的暑气,炽热而长时间的日照,潮湿的空气,走过无数次的街道与建筑,带有一点台湾腔的扁平口音,母亲的拿手好菜,熟悉的感觉一点点回来了,像一片片拼图,勾勒出家乡的模样。
车窗外的风景,从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切割成方块的田野,到零星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再到远方出现模糊却连绵不断的群山。终于,当一个接一个的隧道将信号变得断断续续,我知道,这片丘陵的后面就是我的家乡。
跨出动车门的瞬间,迎接我的是一股热浪,有如养育我的母亲的怀抱。哪怕此时天已全黑,这温度也毫不逊色于北京的正午。
不出半个小时,后背开始渗出细汗,手臂开始变得黏黏糊糊,这种属于南方的湿热,和两个月前的暑假比起来也丝毫不减,瞬间将过往的所有回忆一起带出。
坐在母亲的电动车后座,街道的两边是密集的小吃点和便利店,路灯下是穿着拖鞋、举家散步乘凉的街坊,市井味道浓得像以往任何一个下晚自习回家的夜晚。
一切都没有改变,在这个闲适的小地方,时间都失去了它的意义。
〔二〕螃蟹的滋味
家乡靠海,从小到大,海鲜是餐桌上的常客。秋天是吃蟹的季节,然而在北京的食堂里,这一个月以来,却连只蟹脚也难寻。
回家前,特意嘱咐母亲准备些海鲜,当巴掌大的梭子蟹摆上餐桌,红亮的颜色像熟透的柿子,我的目光便再也挪不开了。
将绑着蟹钳的皮筋剪断,掀开蟹的背板,咔嚓,仿佛舞台上的大幕揭开,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散发出扑鼻的咸香,汁水顺着手指滑下来,吮一口,都是大海的味道。
沿着蟹身的中轴线将它掰成两半,捏住蟹脚,吃蟹的乐趣才正式开始。
古有专为吃蟹设计的工具“蟹八件”,今人虽不必如此繁琐,却也不该像撕扯鸡腿那样粗鲁。当细嫩的蟹肉和塑料一般的蟹皮交错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吃法是对蟹的亵渎。
用后槽牙将蟹壳挤压出一道裂隙,咔嚓,仿佛一把钥匙在锁孔里转动。打开这扇门,大块纯白的蟹肉光洁无瑕地暴露在眼前。水分饱满,晶莹剔透,像婴儿的肌肤。将它送入口中,明明是白灼,却充斥着海水的咸味。
蟹肉幼嫩,用舌一搅便分解成一条条的纤维,咀嚼起来却不失弹性。不需要任何调味,它本身的咸味和甜味便已达到平衡,鲜活的生命力呼之欲出。
思绪瞬间被拉回记忆里的海边,风里弥漫着咸味和鱼腥味,海鸟在空中盘旋鸣叫,我摇摇晃晃地踩在湿漉漉的沙滩上,被海风吹得头发散乱、睁不开眼。
停靠在岸边的渔船上,兜售着刚捕捞上来的新鲜肥美的海味,问价还价的声音络绎不绝。
当我提上那么一袋活鱼活虾活蟹,它们会在袋子里不时扑腾一下,让那时尚年幼的我偶尔心生恻隐,然而一想到盘子里通红的、饱满的、喷香的美味,便只能在心里念一声阿弥陀佛,转念加紧脚步盼着开饭了。
果然,当一盘盘膏肥脂满的珍馐摆上桌,数双筷子早已按耐不住,这是大海的馈赠,足以让人抛下种种纷扰,将包裹在城市尘嚣里的、那份原始的生命力尽数释放。
〔三〕时间的角落
不知不觉间,手中的半只肥蟹已变成堆成小山的蟹皮,我才恍然回过神来。看看时间,竟已是下午,父母都已回屋午睡了,家里静悄悄的。
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份遗忘了时间的惬意,仿佛回到了悠哉游哉的暑假。
我环顾四周,这个出租屋是上高一时,为了上学便利而租下的,总共不过一间教室大,却成了一家三口三年来遮风避雨的港湾。三年如弹指一挥间飞逝而过,而如今这屋里的点点滴滴,都承载了我对这个家的眷恋。
我蹑手蹑脚地走进自己的房间,书架上码得整整齐齐的,是高中时代的参考书,每一本都能牵扯出一大串回忆。
零碎的物品把置物架挤得满满当当,却不显得无序。每一件都安置得恰如好处,没有遗漏,没有多余,这个小窝和记忆中的时光重叠,是那么亲切自然。
它在时间的长河里静伫着,虽不起眼,却能在我每一次回头时,接纳我的疲惫,给我所有的支持和慰藉。
我呆呆地坐着,思绪不知飘到了哪里。忽而瞥见白墙上摇曳的树影,起身到窗边拉开窗帘,便被温暖的阳光撞了个满怀。
对面人家的阳台上,三角梅开出玫红色的花朵,艳丽而张扬地夺人眼球。微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哗的声响,除此之外,再无声音,像凝固一般。
这种静谧,却无处不藏着熟悉的气息。不需要任何言语,便让人甘心将自己放在其中,与它一起沉沦。
我不禁有些痴了。
在京的一个月,我自以为阅尽了帝都的繁华,也逐渐适应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我自以为那里寄托了我的梦想和追求,是要我不断奋斗,以换取留下的资格的地方。
然而,故乡的一条街,一盘蟹,一间屋,却像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蕴藏着温柔的力量,将我包裹,洗去我坚强的伪装,让我变回那个未经世事的孩子。
那时候,我以为这里就是全世界。
可曾想过,将来有一天,自己也成了有故乡的人?
首发于公众号「孤島物語」。
日常分享书评影评/原创故事/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孤岛却在看不见的海面下紧紧相连。
愿意见证一座孤岛的成长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