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做出的决策是深思熟虑,理性分析的结果,但实际情况往往相反。
没钱买苹果手机时,理性的行为是去买一个价格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手机,但为了得到苹果机,有的人选择去卖肾。
双十一时,明知商家已经上调了价格,再打折,理性的做法是根据自身需要购买,但你还是熬夜清空了购物车,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性。
这与我们的大脑认知模式有关。
一、大脑的认知模式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我们的大脑有两种认知模式,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就像自动驾驶模式,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就能做出决策,遇到事情无意识的就给出反应,速度快,消耗的能量低。
比如看到2+2你能立即反应出等于4,甚至不影响你思考中午吃什么。
系统2 ,主要进行复杂的运算,决策的速度慢,需要集中注意力,消耗的大量的能量。
比如让你计算289X356等于多少?你就不得不停止大脑的胡思乱想,集中注意力来解题。
我们的大脑是非常懒惰的,遵循的原则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能够用直觉判断的绝不会动用系统2去分析思考。只有遇到系统1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大脑才会调用系统2。这是大脑节省认知能量的一种方式。
世界上的信息太多,我们每天要做的决定太多,但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大脑如何在节省能量的同时,对众多信息进行取舍并做出判断呢?
我们的大脑选择了走捷径。
二、便捷式判断——大脑决策的捷径
大脑喜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阿伦森指出,大脑会采用便捷式判断来简化问题,这种方式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选择对应的规则即可,哪怕这种规则并不正确。
1、代表性便捷式判断
具体的表现就是,忽略部分信息,只根据认知对象的某个特点进行推断。
例如,多数人都认为“便宜没好货”,如果一个商品很便宜,那么它的质量就不好。商场里并排展示了两条裙子,其中一件标价稍低,我们就会推断这件可能比另一件质量差。我们仅仅依靠价格就做出了判断,而没有考虑裙子的材质、做工等。
对他人第一印象的判断也是如此,常常因为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而自觉忽略其它特征。如果告诉你对面站着的是一位IT行业的男士,你第一时间会推断他是个直男,内向,情商低。如果对面是一位女艺术家,你会第一时间推断她感性、有创意等等。
我们常常用一种或几种特征就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做出了判断,而忽略了其它背景信息。
2、易得性便捷式判断
具体表现是,我们喜欢利用最先想到的事例,对一个人或一件事下判断。
比如你多数时候都是乘飞机出差,两天后你又要出差,正准备订机票,但你突然想起来早上刚看的飞机失事的新闻,你默默的改订了高铁票。
在脑海中,印象越深刻的事情越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越容易回想起来的事情,我们认为越容易发生。但这种经过大脑选择的事例,常常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3、 态度便捷式判断
《上海堡垒》上映后,鹿晗作为流量明星担纲男主角遭到了很多质疑,反对的人认为鹿晗演技太差,甚至很多人一看是鹿晗做主角,就直接表示不用看了,一定是大烂片。
但鹿晗的粉丝则从另外的角度解释他的演技还不错,很好的诠释了对女主欲说还休的感情。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态度,对其进行判断。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他的缺点你会视而不见,甚至会替他辩解,热恋中的情侣就是如此。
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你会用苛刻的条件对其进行评价,优点也能变成缺点,甚至连呼吸都是错的。
三、如何避免便捷式判断
我们经常需要分析各种信息,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以便做出决策。比如领导想知道公司业绩为什么下滑,老师想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变差,上海堡垒出品方也要分析为什么票房这么差。
我们该如何分析才能避免便捷式判断呢?
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可以作为我们提升分析能力的一把钥匙。
凯利提出,人们解释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时,通常有这三个方向:
归因于行动者,即做出这个行为的人,这是内部归因。
归因于客观刺激物或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这两种都属于外部归因。
一般情况下这三个方向都有可能,要确定到底是哪种原因,还需要思考以下三个维度的信息:
独特性:行动者是在很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
一致性: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不是与行动者的反应相同。
一惯性: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境对同一刺激物,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例,比如韩梅梅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老师在分析原因时,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信息,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解释:
1、归因于行动者,个人原因
韩梅梅不仅数学不及格,语文英语也经常不及格,独特性低;
班里只有韩梅梅数学不及格,其他同学成绩都在正常水平,一致性低;
韩梅梅数学经常不及格,一惯性高。
综合这三方面信息,老师会倾向于对她进行内部归因,是她自身不努力学习导致不及格。
2、归因于刺激物
韩梅梅其他课程成绩都很好,只有数学差,独特性高;
这次考试班里很多同学数学不及格,一致性高;
韩梅梅平时数学经常不及格,一惯性高。
那么老师就会思考是不是教学方法上出了问题。
3、归因于外部环境
韩梅梅其他课程成绩都很好,只有数学差,独特性高;
其他学生数学成绩都在正常水平,只有韩梅梅不及格,一致性低;
韩梅梅平时数学成绩很好,只是这一次不及格,一惯性低。
那么韩梅梅不及格很大可能是偶然因素,比如身体不适,没有休息好等等。
三维理论可以作为一个思维模型,凡事对出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判断,先打个问号,尝试先从独特性,一致性,一贯性三个维度分析,你也许会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当然这个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了解独特性、一致性、一惯性三个维度的所有信息,我们可能只知道行动者在这个时间的行为,而不了解他在其他时间是不是也这样,也不了解其他人的对这件事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提醒自己,我所了解的信息并不充分,不要妄下结论,让子弹再飞一会。这本身也是一种避免便捷式判断的手段。
大脑决策的过程是复杂的,我们都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体,有时依赖便捷式判断,有时又会仔细推理,理性分析。重要的是,你能觉察到自己正在采用何种方式做决策,这是走向理性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