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吗?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吗?

作者: 昭麐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20-08-10 15:01 被阅读0次

也谈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这部奇书,它的作者真是曹雪芹吗?

细读文本,翻查目前各界提交的研究成果,总觉得这事没完。

一、唯一的“直接证据”

首先说直接证据。其实也不能算证据了,即书中第一回的有关文字。其它如富察明义和张宜泉的诗作,只能视作间接证据了。

富察明义的《绿烟锁窗集》,近期也有质疑系伪作,这自然会牵连到《题红楼梦二十首》,这份间接证据的信力又要被打掉一块折扣。

按目前的资料,敦诚敦敏兄弟和曹雪芹是年龄相近、往来甚多的挚友。哥俩曾以佩刀质酒,三人同浇“胸中块垒”。应该说,他俩该是最有力直接的人证,可惜兄弟二人遗留的《懋斋诗抄》和《四松堂集》中,无一字谈到曹雪芹在写《石头记》,或者他们读过石头记。曹雪芹对他们哥俩也采取了保密措施?但书稿在乾隆朝中期已然在小范围传阅,作为曹雪芹的挚交,敦诚敦敏何以丝毫不见阅读的迹象?

而且,敦敏诗《题芹圃画石》盛赞曹雪芹“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馀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红学界也通认曹雪芹移居西山后以鬻书卖画为生。旧时文人结交,互赠文墨是基本方式。作为挚友,哥俩何以未有一幅曹雪芹墨宝留存后世?张宜泉、富察明义同样没有。奇货可居,收集不到,是不是也会留下一两句“真想拥有一份好朋友雪芹的遗墨来纪念他啊,可是没有找到,非常遗憾和愧悔”之类的咏叹。可惜,也没有。

再者,曹公卖出的字画,都去了哪里呢?没有人收集?难道画片比书稿还难以保存?似乎也不合常理。

二、文本显示

倘若严格依照小说文字,曹雪芹又不过是原著《石头记》的改编者。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有人说,这么写是为躲避文字狱原因。但是按照程高本前言和脂本批注,曹雪芹在世之时,很多人就已经读过《红楼梦》(或者叫《石头记》),知道作者是曹雪芹。甲戍本文前凡例中题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说自己只是个改编者——当时官员皆科举出身,不说都是春秋文字资深,捉摸微言大义之类,却不是什么难事。看看那他们刀下死鬼的文化水平和涉案证据,看看他们的奏折、往还书信和个人文集,就能感知一二了。拾掇一个开篇就直抒胸臆的小说写手,很小儿科吧。

《情僧录》、《风月宝鉴》二书,也未见一字独立记录——文字狱的犯文犯诗都能流传至今,“天下第一秽书”《金瓶梅》也完好保存,几部近代小说何以能毁得渣都不剩一点?创作托辞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或者说就是作者的创作内容之一(如何解读这段文本,是另一个话题)。那么,能托以书,也就能托以人,对吧。

另外,热传乾隆皇帝的那句“此乃明珠家事也”。明珠家族是宗室皇亲,乾隆皇帝可以治其罪,但能够允许民间的小说作者随意涂抹黄带子吗?

翻检各路材料,乾嘉时期查对《红搂梦》的查禁,见载于个别省份个别官员的孤零案例,在那个可以因为文字掉脑袋抄九族的时代,《红楼梦》可算是被“温柔以待”的。按照刘广定先生的考据,期间各种刻本和评注本出了不下20种。直到同光年间,《红楼梦》终于上了中央级的查禁名单,可是《红楼梦》的出版热潮依然延续到民国,累计数60多种,在光绪十年还出了铅印本。好像一直没啥顾忌文字狱的意思,反而越来越火。

一部小说,百十年里近百个版本,一年差不多就能见到一版。在那个印刷技术有限的时代,可谓中国出版界空前绝后的盛事了。

查禁文字,不是围剿太平军,平捻平回,难度巨大。受技术与经济力量限制,印刷活动基本是在皇朝控制的核心地区进行,官府查禁何以如此迁延反复,愈禁愈烈,却连作者究竟为谁,都还没搞清楚呢?

三、关于印刷与出版

上边说到出版,《红楼梦》的出版,同样是一件奇谈。

现有考据成果显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冬至后五日,"萃文书屋"刊出了首部《红楼梦》的印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仅仅过了七十天时间,该书局又推出了它的第二部《红楼梦》印本,书名及印刷版版式完全一样”

自宋朝毕生发明活字技术,印刷行业始终未解决字模质量、成本高昂等问题,所以,刻版印刷依然是主流。

雍正年间倒是用铜活字印刷了《古今图书集成》,期间涉及的铜活字总量为百万。《大清会典》记载“武英殿库作专司铜字,铜盘及摆列等事雇摆字人,每月每人工银三两五钱,刻铜字人,每字工银二分五厘”。也就是说,古今图书集成所用的铜活字,是人工在铜坯上刻出的,而非铸成。一百万字工银,就是25万两白银,考虑铜坯等材料成本,价格还会更高。这里还有一个时间问题:《古今图书集成》1亿多字,举皇家之力,三年时间印出64部,加上铜活字准备时间,印刷周期恐怕更长——清代刻书家林春祺花费21年时间,和白银二十万两,于道光二十六年完成正楷体大小铜活字四十多万个。

到了乾隆朝,这批印刷《古今图书集成》的铜活字也被彻底熔化销毁了……乾隆销毁铜字模有各种说法,但看起来都不怎么靠谱。我想,这批活字已经磨损不敷再用,添刻制备成本巨大,耗时漫长,实用价值耗损殆尽,是更为主要的考虑吧。

比照上面谈到的皇家和民间铜活字,木活字即使材料成本低廉,刻工却是省略不得的。程甲本73万字,生僻字也多,还配有数十幅画像。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大工程。可是,高鹗和程伟元从未提起过印刷之事,似乎字模和排版印刷力量都是现成的,可随时听用——70天后就出版了改动二万多字的程乙本。即使放在当下,这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编辑排版效率。

这么个高效的萃文书局,目前所知所见,也只出版了两个版本的《红楼梦》——经济常理、运作常理,全违背了。而且,用过的木活字,和排版印刷工人,都去哪了呢?

四、脂本

小说原稿目前没人见到,自成系统的脂本,文字与批注都承载着大量的独家信息,表达着脂本系统自己想说的话,构成读红的一大现象性领域。

只是,但脂本也无法解答作者是谁的问题。

最早显身的是甲戍本。这个16回残本系胡适1927年重金购得。随后,己卯、庚辰、戚序各本陆续出现——11种脂本皆为抄本,无一字能够落实由曹雪芹本人书写。脂砚斋、畸笏叟是谁,依然众说纷纭。

单看程伟元高鹗的甲乙本序言,你是看不到一丝脂本存在的痕迹的。老哥俩天上地下谈了一大通,只字不提脂批畸注,甚至起码致敬一下前辈的意思也没有,此事是不是也值得关注一下。

五、曹雪芹的身世

在满清《八旗族谱》和任何一本同期曹氏宗谱中,都找不到叫“曹雪芹”的人。冯其庸先生极为重视的《五庆堂曹氏家谱》,周汝昌先生等人经研究对比后发现诸多驴头马嘴痕迹,质疑伪造。

目前,仅曹雪芹祖籍,就有辽阳、铁岭、丰润、南昌武阳各种说法。

问题没解决,投资倒是吸引了一大堆。辽阳后人更是联手DNA的研究力量,考证出曹雪芹是曹操的后人。笔者也正在寻找详细的研究成果,准备认真学习一下。

后人热情有加。但是这些资讯,依然不能告诉我们,曹雪芹真实存在的证据。以及,他确实写了《红楼梦》。

以上疑问种种,或者……也正是《红楼梦》作者意欲交付给读者的?

小说末尾空空道人所笑之“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

未必只是笑谈,读红之妙,存乎一心。

用精神分析的话说,如是“空无”,往往指向投射它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被文本暗喻、象征和表现着也遮蔽着。也总是有少数天赋异禀者,能够感知这世界的存在。感知也即被选择,他们被唯恍惟惚之物牢牢锁定,为它驱使,承载表达的使命。

于是,价值化一番之后,作者、抄者、阅者,一并各色人物,投射世间,无非因空见色,有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这不就写在小说开篇第一回里么?

嘻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rj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