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1月1日,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迫宣告逊位。一个曾经让西欧诸国闻风丧胆的强悍帝国开启了覆灭倒计时,并于次年正式寿终正寝。
在帝国的核心地域,诞生了土耳其共和国。它除了手握欧亚两个大陆之间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以及从黑海到地中海必经的达达尼尔海峡和伊斯坦布尔两道关口外,也是欧洲的东南大门。
欧洲周边地区有事,土耳其首当其冲。冲击欧洲的难民危机中,不少叙利亚难民是途经土耳其前往欧洲的。叙利亚难民又带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乃至孟加拉的难民,组成浩瀚的队伍,让土耳其背负巨大财政包袱。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报告,土耳其境内有360万叙利亚难民,还有37万其他国籍的难民。用该机构官网的话说,作为世界上收留难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土耳其对难民的援助姿态是“慷慨而积极的”。
但是,人口众多的叙利亚难民,也在当地引发了不少争议。今年11月13日,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商业街“独立大街”遭遇炸弹袭击,至少6死81伤。警方拘捕了48名嫌疑人,并把矛头直指有叙利亚背景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当地人跟难民的关系,必然会再次紧张。
土耳其慷慨接受难民,却难免恐怖分子趁机作乱。
跟任何多民族帝国瓦解过程一样,土耳其在承接奥斯曼遗产的同时,也摆脱不了帝国遗留的民族冲突问题。安纳托利亚本身不止居住了帝国主体民族土耳其族人,还是希腊族、亚美尼亚族、格鲁吉亚族和犹太族等族群世代居住的地方。随着民族独立运动东渐,这些原本相处多个世纪的民族,关系一下子恶化起来。
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地中海海滨都会伊兹密尔(希腊人称作“士麦那”),曾是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共存的商贸城市。这里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故乡,到了拜占庭帝国时代,发展成地中海东岸一个重要的商港,直到奥斯曼帝国晚期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一战奥斯曼帝国战败后,希腊王国首相认为兴兵攻打达达尼尔海峡,拿下昔日君士坦丁堡并重新实现“泛希腊主义”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于是开始了东征计划。
在1920年的《色佛尔条约》中,希腊被授予对士麦那的主权,最初期限为5年。希腊军队在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推动下,进一步向小亚细亚内陆推进。如今被认为是土耳其“国父”的凯末尔,从安卡拉集结部队,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1922年9月9日,这座本是多民族共存的海滨之城迎来灭顶之灾:土军开进了士麦那,一场大火使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的社区毁于一旦。“泛希腊”之梦破碎,世代居于此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颠沛流离,去往名义上属于自己民族的“祖国”,却要在一切陌生的环境下重新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