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武侠、仙侠≠古偶

武侠、仙侠≠古偶

作者: 虫虫的生活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16:44 被阅读0次

暑期连看了两部古偶剧,这两部剧都是,披了件仙侠的皮,讲些情情爱爱的小故事。
所谓的“peace and love”

说起来,我最早体会到“侠”这个概念,是从看金庸的小说开始的。
我看的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是《鸳鸯刀》。在金庸众多作品中,这部算的上是最不出名的一部。很多人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应该是《射雕英雄传》或者是《神雕侠侣》。
我曾经一度沉迷武侠小说世界,一发不可收拾,我常常幻想,自己能练得一身武功,四处行侠仗义;觅得三两知己,一同浪迹天涯;一壶好酒,一把好琴,江边豪饮,肆意人生……
直到,大学时重新读金庸,终于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侠”金庸在《神雕侠侣》中第二十回是这样表达的,原文如下: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这也是我到现在最喜欢的一种关于“侠”的解释。
“侠”,最早是士的一种,墨子和其墨家为之终身奋斗,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谓之侠士。儒家孟子提出义的概念,便有了行侠仗义的说法。
“侠”与“武”的结合,最可以追溯到先秦春秋时期,“武侠”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是平民阶层,是一种“情义伦理”。它不仅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又与“道家”等各种思想相结合,蕴涵了很深的伦理,包容了极大的范围,是个不断再包容的文化。
武侠,从来都是一种入世哲学。
仙侠,中的“仙”,是脱胎于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将神话、道教、佛教等进行融合产生的。仙侠小说它的思想还体现于“道”,“道”是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侠是对社会的理解。
“仙”的出世和“侠”的入世是矛盾统一体,正是仙侠最有魅力一部分。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仙侠小说,都应落脚在“侠”这个字上,从根本上说是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武侠或者仙侠小说中的人物,都在追求“共济天下”这个朴素的精神。
徐克83版的《蜀山》,是我看过最能表现仙侠这个概念的影视作品。


蜀山

只可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影视作品,是需要文学作品为基础的。而在现在网文世界里,很少能真正看到“侠”这个概念的武侠小仙、仙侠小说。
绝大部分是爽文和玄幻文,玄幻小说和仙侠爽文小说,构建的世界观更像是游戏的进阶世界。武力值、阶级、血统、属性,甚至利用药、器这些东西,得到飞升等等。
在这些小说中,仙侠中的关于“道”的思想性也被丢弃掉了,只有剩下对“力量”的极致追求。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装偶像剧,从来不是武侠故事和仙侠故事。只是一群男男女女在古代背景下,利用各自的身份,谈着或纠结或纷乱或嘈杂的恋爱。
我甚至看到一部古偶剧的男主人公说出:“但求这一人,世间众生与我何干!”这种的二中宣言。
不管是小说、网文、电视剧甚至电影,似乎现在的艺术创造的生产者,都默认读者、观众已经不需要“侠”,只需要爱,而且努力追求着小情小爱。

拉拉杂杂写了一堆,其实,我只想说“内鱼已经死”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侠、仙侠≠古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ul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