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童年的那些趣事,还有孩童时的美味佳肴。提起吃的就口水直流,必须聊一聊,我的家乡徐州。
徐州原名彭城。彭城是徐州在古代的称呼,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东汉末年,曹操迁都许都(今河南省开封市),徐州就恢复了彭城这个称呼。后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彭城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徐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多次成为各个王朝争夺的焦点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因它属于苏鲁豫皖四省重要枢纽。
我家在徐州九里山后的一个小村庄,叫“裴窝村”一听这名字是不是就能想到,这个村子里住的都是裴氏家族人。村子里90%以上是姓裴,其余的姓氏,像毛、闫,单都是裴氏的亲戚。
小时候听奶奶说:“原来咱们的这些姓氏的人家不在这里,”当时听到这话的时候,眼睛一亮,听奶奶接着说,“是从南边逃荒来到这里,一直定居下来了。”我说:“这个地方这么穷,怎么就定居到这儿了呢?如果咱们住到山南面就好了,现在就是市里人了。”
“山北面可以阻挡洪水,山上有很多东西可以吃……逃荒的时候有吃的地方,都是好地方。”我想象不了,到底饿成什么样子,才会选择那个地方。
80,90年代已经开始计划经济,生活越来越好,啃树皮的日子很难靠想象。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候多次路过徐州,也对徐州的民风有过一句经典的评价:穷山恶水,泼妇刁民。我能够想象到乾隆爷来到徐州的情形,徐州没有夏雨荷,只有撒泼打滚的女人。
我们那里有着绵延九里的山,靠山吃山,很多经济来源都在山上。村里很多男人没有上过什么学,忙完农活就上山开采石头,然后卖给建房的个人或者建筑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