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C
图片来自网络认识自己从来都是一个孤独而曲折的过程
下班后,我经常会步行回屋子,毕业的那年我选择在南方的一个城市里打拼,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但并没有让我觉得孤单。
反而我经常会觉得过去的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安守着社会规则,做了所有应该做的事情,成为一个正常的在运行的社会成员: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玩游戏一起,周末找个地方逛逛,隔三差五约好友聚个餐喝几盅,用索然无味的闲聊打发时间。一直都是在“从不孤单”中度过。那段时间里,我从来没体会过什么叫做“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即便有过,那顶多也叫孤单,不能称之为孤独。
但这种持续的互动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么好。没人喜欢孤独,仿佛我们生来就怕孤独,总想着通过与好友经常在一起,陪着一起做事情,一起生活,总之,我们已有的认知里孤独的感觉很奇怪,并不想去拥有它。
图片来自网络工作后,白天的大量时间都在处理解决问题,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回到屋子后才可腾出来的那点时间,我就会变得更加兴奋起来。我经常觉得终于可以有自己创造的时间啦,独处的这几个小时,我不用再去想工作的烦恼,我花一个小时用来写作,去阅读一些名著,锻炼一个小时,洗完澡的那一刻是最让我轻松的,躺下来思考这一天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享受安静的声音,安静地躺着,倾听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不仅仅是我自己。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不会享受这份独处的,那是当我把自己沉浸在社交场合时没有过的体验。而现在我不仅受益于我独处的时间,而且我身边的每个人也都从中受益:我们都得到了最好的自己。我能够用独处储存的能量进入社交场合,这让大多数人相信我是一个外向的人,因为我可以在这上面投入精力,我懂得积极的倾听、颇有幽默感外加一点小机灵与鼓励,可以让我和接触的人有更好的谈话。
然而,我并没有向任何人推荐更多的独处时间,或者更多的社交时间:生活不是万能的,所以对我有用的东西可能对你不起作用。毕竟有的人天生就是派对达人,自带魅力,又风趣可爱,她在社交场合花的时间自然会很多,实际上她也从那里得到了她的能量,反而让她喜欢独处,那会让她筋疲力尽,毫无斗志了。
图片来自网络但是,将她的方式或我的方法归类为对或错,这并没有抓住重点。两者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取决于你的个性,当然,即使是我,我虽生来内向,也不愿意被判处永久的单独监禁,正如和她迷人的外向性一样,偶尔也需要从社交名流的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
最后,无论内向还是外向,我都觉得多了解自己很有必要:一旦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你就可以很放松地进入你的不适区来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