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10-12

2017-10-12

作者: 小熊哈哈哈哈哈哈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01:11 被阅读0次
    0-3岁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我是486的指导师Rachel,我今天轮到我给大家分享。今天给大家的分享的主题是0-3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些特点和发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那么在0-3岁的婴幼儿,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又有哪些特征且收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0-3岁亲社会行为发展

          众多国内外学者的主要通过观察0-3岁婴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有限的行为表现来观察他们的亲社会倾向。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婴幼儿已经具有能够辨别他人不同情感情绪的能力,且能够对他们的情绪做出反应。3个月大的婴儿能对友善与不友善的做出做出不同反应,而6、7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分辨出愤怒与微笑的面孔。即使是2岁的孩子也已经有感受他人悲伤的能力,并试图安慰帮助别人,甚至为他去报复。2到3岁孩子能够自发的赠送物品与玩具。而1981年布莱瑟顿等人研究认为“婴幼儿开始使用语言不久,他们的词汇表现出对他人需要和意向等内部状态的理解和推测。”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中心一些小朋友哭了,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会说“妹妹哭了,摔倒了,痛!”或者“他哭了,要糖!”。

          但是我们知道3岁前孩子的自我意识构建还是处于生理自我的水平,并没有转向社会自我。简单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多的是关注自己自身状态和情绪,开始知道“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识身体部位,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情绪是快乐或难过的等等,但是却还不曾真正认识到我是这个社会中一员,了解我在这个社会中的联系与价值。所以即便3岁前的孩子有感知他人情绪并试图安抚的能力,但更多是基于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能力发展,直接称为“亲社会行为”太过牵强。由于这个阶段孩子行为特征的不稳定性和在不同条件下的多变性,所以我们称0-3岁为婴幼儿亲社会发展的“萌芽阶段”更为妥当些。而自发的 利他行为如合作、分享或其他亲社会行为要到3-6岁才会真正出现。所以基于以上,爸爸妈妈们也要理解,在3岁前的不分享、不合作并不是 “不合群”或者“小气”!

           

    如何帮助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榜样。

    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多采用较为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说理方式来教育幼儿,幼儿也从父母的教育、教养行为中习得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同时,家长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合作,并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等,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让幼儿从中找到学习、模仿的良好榜样。

    2、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是指引导幼儿体验在某些情境下他人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作出恰当的反应。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一味地限制、要求等外部约束要有效得多。幼儿遇到类似情境时,在作出消极行为前,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浮现出受害同伴痛苦的表情,于是便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等积极行为。

    3、表扬和奖励

    幼儿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因此,精神奖励对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一旦出现了亲社会行为,家长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反之,习得的亲社会行为可能会消退。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bo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