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但是他并不感兴趣,而且非常讨厌系统和机械的练习方式。直到13岁,在他自己真正爱上音乐,懂得音乐的美妙之后,才喜欢演奏小提琴。并且主动改进演奏技巧,一遍遍的练习奏鸣曲,直到让自己满意。
因此他说——爱好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
但是,正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责任感,他才有意识地把所有的爱、美和真都纳入自己的生命中,才能在年少时就发掘自己的“真爱好”和“真兴趣”。对音乐的热爱是这样,对物理学的热爱也是如此。
当今的孩子们大都学习艺术,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从小对自己的人生有责任意识的感召。
因为很多孩子从小都在父母的包办代替中长大,一切都倚赖于父母的照顾和安排,缺少锻炼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
而没有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和建立责任感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都需要家长陪伴和监督才能学习,不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任务的根源。
因为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习惯,导致了孩子不自立,缺少生命的主人翁意识,不懂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不会主动挖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无法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学习和生活,都变得很被动。
从此父母陷入了周而复始安排和监督一切的疲惫,而孩子陷入周而复始毫无灵魂的被动生活。
慢慢的大家对这种生活模式习以为常,虽然辛苦,却没有人知道如何破局。
这样的家庭大有人在。
但是这样的家庭,依然有成就孩子的方法。
可能就是周杰伦和郎朗这样的榜样。
他们同样都是从小学习钢琴,同样都在小时候对练琴充满了排斥和抗拒。
但是,在母亲或者父亲的强力坚持下,成年后的他们,都因为坚持音乐的道路而得以成就人生。
周杰伦创造出华语乐坛的奇迹,作出了词曲《听妈妈的话》;
而郎朗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柯蒂斯音乐学院,后被评选为与贝多芬、肖邦齐名的,历史上最伟大的25个钢琴家。成名后的他也在多个场合对父母表达感谢。
所以,对于晚熟的孩子而说,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给予坚定的培养和支持,也是让孩子未来有所成就的方式。
但是,如周杰伦和郎朗之列,父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各自的天赋和机遇亦不可忽视。外因和内因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育之所以复杂和困难,就是因为教无定法,从来没有绝对、唯一的途径。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坚持和恒心虽然重要,但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也是教育的智慧。
我们培养孩子学习艺术,是源于我们对孩子的爱;
那么请让我们的培养方式也充满爱的味道。
否则,那些会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的过激方式,只是假爱之名。
爱的浓度无法确定,但是让孩子受伤的感受,却可能让孩子终生难忘。
因为爱与智慧,从来是相融而共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