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痛苦:有“痛”一定会“苦”吗?

痛苦:有“痛”一定会“苦”吗?

作者: 王双_c261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14:03 被阅读0次

    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2022-09-17 14:01 发表于上海

    你有过痛苦的感受吗?你还记得最近一次什么时候吗?你后来是如何度过的?

    我前段时间就因为工作上进展不顺利,而感到痛苦,不过现在好多了,这也让我有空间可以思考:如何可以更好地处理痛苦?

    我们中文用词很微妙,比如“危机”不只是指危险,也预示着在危险中包含了“机会”。同样的“痛苦”虽然也是一个词汇,但是“痛”和“苦”也是不同的。

    在“汉典”中,“痛”有三种含义:

    ①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感觉,比如头痛;

    ②悲伤,比如,悲痛、哀痛;

    ③尽情的,彻底的,比如痛快、痛击;

    “苦”有5种含义:

    ①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如苦瓜;

    ②感觉难受的:苦海,苦闷,含辛茹苦;

    ③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

    ④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

    ⑤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而在英文中,痛苦有两个最常见的翻译,一个是“pain”,一个是“suffering”,如果一一对应,我觉得pain更接近“痛”,而suffering更接近“苦”。

    而这两个英文单词的区别,目前我最认可的是来自于“《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in and Suffering》(https://www.sbcounselor.com/blog/2020/2/4/understanding-the-difference-between-pain-and-suffering)中的一句话:

    “Pain is what happens to us, suffering is what we do with that pain”

    翻译过来就是,痛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苦”其实来自于我们对痛的应对方式。

    而这就意味着,虽然“痛苦”放在一起,我们也常常因为“痛”而感到“苦”,但它们不是必然要在一起的。有的时候,痛不仅不苦,还可能带来快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健身房训练肌肉的时候,有时肌肉纤维被拉断时会感到“痛”,但是你可能不会觉得“苦”,因为你知道经过营养补充和修复,你的肌肉会变得更大,而这会让你很爽,而前段时间,我们有个“队友”(前同事)又重新归队,给我们做了一次分享,就是他在离开我们一年后的健身经历,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人的本性都是希望远离“苦海”,但“痛”常常不期而遇,我们该如何更好应对呢?

    在经历痛苦的过程中,我重读了《原则》,其中的一个公式启发了我:

    Pain(痛)+Reflection(反思)=Progress(进步)

    不过,我觉得这个公式可以再调整一下:

    这个图想表达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将“痛”转为进步。具体怎么转化呢?

    首先是反思的角度,这里的反思指的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痛”的理性分析,以及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思考,具体包括如下的要点:

    ①“痛”是一种信号;

    ②“痛”要传递给我什么信号?我要如何处理?

    ③“痛”不是永久的,也不只是我会痛;

    我们感受到“痛”,通常会来自2个方面:生理和心理。前者比如手被割破一个口子,后者比如我们心爱的人离开我们,或者在公司受到领导批评等。无论哪种,都会让我们不舒服,我们天然就想回避,对于生理上的,本能通常会帮助我们避免和缓解,比如手碰到火,立即会缩回来,而心理上的“痛”,我们有时也会本能地用一些方法来回避和减缓它,比如看个电影、和朋友聚餐或者旅行什么的。

    但是这种回避常常忽略了“痛”的一个重要价值——传递信息,我们感到“痛”,通常是哪里出问题,如果我们能利用这样的信号,分析它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分析背后的原因,就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改善的机会。比如,前面提到我工作中的痛苦,当我静下心来分析它传递给我的信息时,让我重新理清了我工作中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我的“痛”立即减弱了很多。

    拓展开来讲,很多情绪都具有信号的功能,比如做一个事情很有激情,就可能传递的是“我们自己的天赋和优势是什么”的信号;在一群人中间感到不自在,喜欢独处的时光,可能传递就是“我们偏内向”这样的信号;而恐惧则传递了“威胁”的信号。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信号,帮助我理解自己和识别周围的环境。但“痛”的信号有时太强烈,占据了我们所有的心力资源,我们很难腾出空间给“理性”去思考和分析。我自己多次体验过,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我就是想逃避,就是想放纵一下自己,这个时候理性其实很难发挥作用,而这个时候,其实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先缓解一下“痛”这种情绪。

    而缓解的方式,除了上面的一些“回避”的方式,其实也可以通过转换思路来缓解,比如我们要提醒自己,现在的这种“痛”不会是永久的,总会过去,而且不只是我会痛。我在看《把时间当朋友》中,李笑来也提到了他缓解痛苦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林肯的故事来释怀和化解的,因为林肯的遭遇的“痛”比我们普通人大多了。我自己在痛苦中阅读《原则》时,发现原来像雷.达里奥这么牛的人都会痛苦,我就好多了。

    如果只是反思,我们很难将“痛”转化为成长,因为中间还缺少“行动”,就是把我们通过反思获得的启发转化为行动,通过行动来解决“痛”源,这样可以更容易缓解痛。就像前面我提到工作不顺利带来的“痛”,在分析完后,我立即采取了力所能及的行动,因为“痛”已经完成了传递信号的目的,它就不再加大剂量提醒我了,我的痛感就不再强了,更没有转为“苦”。

    而这也提醒我们,什么时候“痛”会转为“痛苦”,也就是我们一直沉浸在“痛”的情绪中,不断自怨自艾,不断反刍自己的“痛”,最后只能让自己感到“苦”。

    回到前面的公式,当我们接收了“痛”传递给我们的信号,然后通过反思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我们的行动,并从中获得新的体验,我们就会获得成长,而这种成长的感觉,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就像健身过程中,肌肉前围拉断中的“痛”,通过补充蛋白和休息,让肌肉变大给我们带来变大的喜悦一样。

    当我们有了多次将“痛“转化为成长喜悦的体验后,我们就能更加好应对”痛“,甚至喜欢上它,正所谓“痛并快乐”者。

    虽然我写下了这些文字,但我知道后面我还会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的“痛”,甚至有些时候还是会采取一定“逃避”的手段,但是只要多加练习,我们就能逐渐熟练掌握这种转化的技能,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面对“痛”,将其转化为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痛苦:有“痛”一定会“苦”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f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