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这也许是夫子的几句牢骚,“不是你当祭的鬼而祭他,这是你存心谄媚。遇见你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你没勇气”。从事实而非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夫子的愤青感。搁置当时,三桓当权,乱礼之事常有,在“八佾第三”会说到,就不难理解夫子愤青式的指桑骂槐。
鬼,是指死后的都称鬼,狭义指自己的祖先,广义指自己分内的祭祀。夫子将那些乱连线,乱祭拜的人,统统训了一通。
那些求福避祸的人,就是谄媚。乡人风俗盛行,人去世后,在道士和尚的念经仪式下,布道时念念有词,入葬时纷撒五谷,祈求过世的人庇佑子孙后代。而活着的活人根本不介意这明显的区别,倘若能复活,世人皆当他如往常,该骂的要骂,该说的要说,而此刻,犹如他便如神般存在。
而这底层的连线,当是祭祀是礼,是崇德报恩,是对亲人的悼念,是为活着的后代有传承的教化,每年的清明节、修订家谱、祭祖归宗都是一系列的“礼”,传承与下一代。以这条血脉,连接着一代又一代人。
当然,乱拜佛,乱上香,就是谄媚。有些人不管是哪路神仙,专业都分不清,不知何谓基督教?佛教?道教?一有寺庙,一有道观,就心诚则灵的祭拜一通,反正把自己的希望,佑护诚心表达,管你接不接受。
延伸到儒家、艺术也是同理。哪怕是追星,粉丝膜拜自己的偶像,如果没追过偶像的演唱会或电影,不能哼哼几首偶像的歌,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是偶像的粉丝,立即就识别出是伪迷,就是谄媚。
后面一句,就要在行动上有勇,正确的做正确的事,而这句要刷下一大批人。见义不为,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人摔倒了不敢扶,难免以牺牲作为代价,怕讹上自己,也只有赤子之心的“精钢葫芦娃”敢扶。
此句放到从政的最后一篇,难免让人浮想连连。一是怎么样才不谄。站队自己的队,做好自己的功课,连好自己的线。二是怎么样才是有勇。在正确的路上做正确的事,应该就是有担当,有牺牲,有责任。肩上的责任越大,因为你把他人舍去的那份责任扛起来,才有担当;越有担当,因为利他精神,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给他人,他人就把他担当的那一份担当的票让你行使,你才责任越大。才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