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妹小黄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22:01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讲述了蛤蟆本来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人,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认知拓展 

    书中介绍了两种非常简单,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模型。一个是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的模型。模型当中描述了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儿童的基本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

     三种模式,看似成人的模式是我们追求的,但是苍鹭(咨询师)认为,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我想,或许这种儿童的状态,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感受世界万物的一个基础,因为有儿童状态,我们才会有喜怒悲欢。然后父母自我状态给了我们一种世界观,道德的评判标准,遇到每一种情况的处理方式。而成人自我模式,是在理性的层面,一方面不断探索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带给我们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知道,处理同一种情形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一种,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成人模式进行与其他人相处,知道不同的相处模式,处理不同的关系。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第二模型是人生坐标。自证预言: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那种态度和观点,就会在岁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

    “我是怎么看待自己?我是怎么看待他人?他们好吗?”

    在书中,作者主要分析了“我好,你不好”和“我不好,你好”两种人生。我觉得我们大部分人,也是在这两种人生中徘徊和困顿,在“我好,你不好”的行为模式中,我们容易变成所谓的权威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同时,自己本身容易出现“逃”的行为,你不好,所以我要离开你。另一方面,“我不好,你好”是我们常见的自卑现象,容易形成依赖的心理。当我们能够看清楚我们现在人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呢?同时,这个人生坐标是变动的,你的人生坐标现在哪里呢?

    最后分享两段在认知上有感触话:

    高情商的人—他们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但共生性则特显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02“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关心他人

    “你看,”咨询师说,“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这一段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我都是为了你好。”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别人好,结果看起来也是他人收益。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这只是大家压力之下的“默契”而已。我想,我们可以用开放的问题去询问我们想要帮助的人,“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计划吗?”、“你觉得呢?”,当对方真正面对他需要面对的课题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的受益人。

    “如果你需要帮助,你可以找我。”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这样的问题,好像不仅仅在问蛤蟆先生了,还在问我们,我们觉得好一点了吗?我们开始停止责骂自己了吗?我们开始停止讨厌别人了吗?我们开始改变了吗?我们开始可以做到温暖他人了吗?

    “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

    有这样理解你的人,是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我也希望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爱是一种能力

    “我希望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心理咨询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庆祝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让你能自己找到答案。我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你,但只有你自己能做决定。”

    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做职业测评,很多次,我的报告都显示适合从事心理工作,但是自己一直害怕从事心理学方面的事情,觉得人类的内心是复杂的,是可怕的。也以为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不一样的,后来我才发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我们就需要去了解人。渐渐了解了心理学,了解了人与人的不同,现在觉得心理学真有意思。希望能够用心理学帮助更多的人。这里积累了一些书中心理咨询的句子。

    蛤蟆:“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

    苍鹭:“关于什么?”

    “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点”

    “你感觉不好受?”【从来不给来访者贴标签】

    “在咨询中,学习一直是个双向的过程,只是彼此学到的东西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hc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