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汪国真《关于“纯诗”》

汪国真《关于“纯诗”》

作者: 红南月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22:52 被阅读0次

      近两年,在文学中,诗歌成了热门话题。于是,流行诗歌及流行诗人,“纯诗”和“纯诗人”,也成了人们纷纷议论的对象。

      “纯诗”这一概念最早是法国人瓦莱里在1920年为柳西恩·法布尔诗集《认识女神》所写的前言中第一次提出来的。用他后来的话说:“几年以前,我曾在为一个朋友的一本书所写的前言中用了这个词,但当时我并没有赋予这个词以什么特别的意义,也没有预见到各种各样的关切诗歌的学者们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其实,“纯诗”与“非纯诗”是很难划分的。

      试问,古今中外成百上千的著名诗人中,如波特莱尔、庞德、艾略特、惠特曼、普希金、拜伦、海涅、布罗茨基、帕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谁的作品是“纯诗”?谁的又不是“纯诗”?

      如果说,他们的作品都是“纯诗”,可是,正是这位“纯诗”这一要领的始作俑者瓦莱里先生说:“创作一部完全排除非诗情成分的作品,我过去一直认为,并且现在也仍然认为这个目标是达不到的,任何诗歌只是一种企图接近这一纯理想境界的尝试。”

      如果说,他们的作品都不是“纯诗”,那么,连这么些“大师级”的诗人们都没有写出“纯诗”来,别人还有多少指望呢?

      如果说,从诗歌的创作到完成的过程,摒弃任何功利主义色彩的诗歌就是“纯诗”,那么,雨果、莎士比亚等都是功利色彩很浓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显然够不上“纯诗”。

      如果说,创作过程中摒弃任何非诗因素的诗歌才是“纯诗”,那么,聂鲁达、帕斯等等的诗歌都具有相当强的政治色彩,显然也不是“纯诗”。

      如果说,只能供极少数品位高的人欣赏的诗歌才是“纯诗”,那么,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作品发表,风靡全英”,显然仍不是“纯诗”。

      如果说,读者越少的作品,便越是“纯诗”,那么,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的作品读者最少,这样,会写诗的人,人人都可以宣布自己的作品是“纯诗”。

      如果说,“纯诗”仅仅是相对“流行诗歌”而言,那么,不流行的诗歌岂不都成了“纯诗”?

      所以,严格地说,并不存在什么“纯诗”,如瓦莱里先生所说,“创作一部完全排除非诗情成分的作品……这个目标是达不到的”。

      宽泛地说,“纯诗”即是非诗情因素少的诗。这样,也容易理解为什么假、大、空的诗和矫饰、做作、故弄玄虚的诗无法走进人们的心灵,因为那些都是非诗情因素。

                                  摘自《再见汪国真》

                                  2021年3月2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汪国真《关于“纯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ii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