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4期自在人生文字

14期自在人生文字

作者: 福慧增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22:31 被阅读0次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圆觉经》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坛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大学,大人之学。~朱熹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达摩血脉论》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问:“因何不得?”

    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达摩血脉论》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华严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

    九层意识:

    1.超灵(星灵)

    2.个体灵(灵魂、指导灵)

    3.高级心智(高我、真我、大我、法身、玉清、圣父、宇宙)

    4.物质实相模板(生命蓝图、人生剧本)

    5.信念

    6.情绪

    7.思想

    8.行为(自动心智、个体无意识)

    9.集体无意识(集体约定、集体信念)

    5678组成物质心智(假我、小我、人格面具、游戏玩家、化身、太清、圣子)

    心外无理:

    1,心(觉、意识)是本体

    2,心(觉、意识)即一切,一切即心(觉、意识);

    3,心(觉、意识)的状态决定心(觉、意识)的内容;

    4,一切都存在于此时此地;

    5,除了以上四条法则不变之外,一切都在变化。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达摩血脉论》

    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善恶全不在物,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王阳明

    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王阳明

    尔那一点良知,正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何等稳当快乐。

    ~王阳明

    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谞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

    ~《传习录》

    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王阳明

    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王阳明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传习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期自在人生文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jm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