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葬母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韩信将母亲安葬在这块高地上,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韩信虽然是一个穷苦孩子,但是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待有朝一日成功之时,一定会为母亲安排风光的守冢。
怒绝亭长
韩信在下乡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项羽事楚
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离楚归汉
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
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龙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兔死狗烹
韩信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然而韩信的智谋和才能又深深为刘邦所嫉妒。当项羽的军队被打败后,齐王韩信的军队就被刘邦夺取了。不久后,刘邦又设计抓捕了韩信,韩信就说了,果然像有人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亨;飞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当然也该被烹杀啦。虽然这次刘邦没有杀韩信,但把韩信贬为淮阴侯。
故事还没有结束,说了韩信的一生事迹的介绍,那流传已久的“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句总结了韩信人生的名言又告知了我们什么呢?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短短一句话,既不出自唐诗也不来自宋词。凡是到过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人想必都知道,这句话原来是写在韩信祠的一副对联。对仗工整,语言简练,寥寥十字,却总结了韩信一生中掌握其生死存亡的三个人。
韩信乃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楚汉之时人们称其“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上,哪三个人有如此之能,可以左右他的命运呢?
一知己:成也萧何败萧何
原来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韩信最初在项羽部下从军,却从未受过重用。他一气之下投到刘邦的麾下,仍然不得重用,他再次愤然离去,于是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萧何极力向刘邦荐举韩信的才能,结果被封为大将。
韩信果然是个将才,在每次征战中屡建奇功,被册封淮阴侯。后来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做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觉察到此事以后,便联盟夏阳侯陈豨密谋造反。此事被萧何识破,用计将韩信引诱到长乐宫中,被吕后斩首。成语“成也萧何败萧何”就是出自此典故,这也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最好诠释。
“存亡两妇人”又是指哪两位妇人呢?
话说韩信在投军从戎之前,因家贫如洗,食不果腹,差点被活活饿死,幸遇一位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里,服侍他吃喝拉撒十多天,才保住性命,这是让他生存下来的一位善良的妇人。另一位妇人,不用我说,大家早已知晓,韩信谋反被捕,为吕后所杀。没想到韩信一路走来,他的命运却掌握在两位妇人手中,岂不是“存亡两妇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