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与欣赏部分是学习沙白的《秋》,这首诗只有一句话,但却耐人寻味。
一、朗读
这首诗的朗读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我引着学生慢读,慢到学生开始都无法接受,辩驳我的想法。可是后来,他们慢慢懂了,很享受地朗读着、背诵着。
二、赏析
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想法。
于是学生们开始深挖赏析,不过我觉得还是很到位的。
生:这里的“荡”字用的非常巧妙,一般树叶在水面上我们只会用飘,但这个“荡”字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叶在水面晃动的景象,而且与下面的“小舟”相呼应。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字。(这是班长,一语惊人,而且引出同学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真的很棒,一个动词的赏析可以看出整首诗的美——窥一斑而见全豹。
生:“红叶”这个词也和不错。(她故意停顿了一下,因为其他学生的确被惊讶到了,红叶有什么好的,大家全神贯注地听她讲下去。)这里的红叶明显就是枫叶,这是秋天的特色,作者抓住了独特的景物来写秋,可见非常巧妙。
生:我有补充。大家再想一下,到了秋天,一片一片的枫树林都红了,应该很美吧,可是,作者为什么只写一片红叶?(大家又纳闷了,快说啊,别卖关子!)湖波上只有一片红叶,这样才诗意嘛!而且有个成语叫“一叶知秋”,所以这里只要写一片就足够了。
我也为之动容,这样的自问自答真的让人想为她鼓掌。我紧跟着点评:这就是创作方法之“以小见大”。
生:我觉得“扁舟”这个词也很好的。秋天,泛舟湖上,这不是很惬意地活动吗?让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划小船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是啊,李白也写过“明朝散发弄扁舟”,扁舟也是诗意的象征了。
生:秋天这个词也很好。这里的秋天不是一个季节,而是一个孩子的名字,他坐在红叶小船上,享受着秋日美景。
是的呢,一个“坐着”就把秋天写活了,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中就有拟人, 把物拟人化更生动、活泼。
三、创作
关于模仿创作,记得有个孩子模仿这首《秋》写了《春》获得一等奖,引发很多争议。
可是我依然让学生模仿创作,只是仅供班里娱乐,又有何不可?
按照交流的先后顺序贴出来:
冬(潘冰清)
白林中
盈着亮雪一现,
如一处农舍
里面住着冬天。
(她喜欢看小说,可是为什么写的东西我看不懂?)
夏(余鹏)
天空上
飞着蜻蜓一只,
如一架飞机
上面载着夏天。
(一个语文成绩极差的孩子,很多字不会写,但是我看到了希望,觉得他写得极好。)
冬(颜如冰)
天空下
飘着雪花一片,
如一封信
寄托着冬的思念。
(最喜欢她最后一句,觉得很细腻的情感。)
春(张鸿鸣)
微风里
开着桃花一朵,
如一位女子
她的名字叫春天。
(一个男孩子写出这样的文字,他的内心一定也是温柔的。)
春(徐俊杰)
小船上
躺着柳絮一朵,
如一团思绪
里面藏着春天。
(小小的男孩,朗读自己作品的时候都是摇头晃脑,觉得特别入境。)
春(汪天硕)
清风里
舞着白花一朵,
如一只蝴蝶
上面睡着春天。
(为什么是睡着?不是应该是载着或带着吗?可是他说那是一个安静的春天。)
冬(冯佳绘)
草地上
坐着雪花一朵,
如一位雪人
依偎在冬天的怀抱。
(完全变化了最后的句式,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吧!)
夏(王佳)
荷花上
蜻蜓停憩着,
如星星点缀
总能闪光一片。
(哦,这是她的发现吧,有蜻蜓的荷花能点亮一池的美丽!)
春(姚禹)
春风里
飞来燕子一只,
如一名使者
送来暖阳一轮。
(颠倒了常用的顺序,不就是诗歌创作的常用方法吗?)
春(胡思哲)
枝头上
钻出一撮绿芽,
如顽皮的孩子
期盼着春天的到来。
(他就是这样的孩子,会用手指捂着脸,从指缝里看我,偷着乐。)
春(许嘉欣)
微风里
洒着雨水点点,
如步步脚印
春天正悄悄走来。
(多美的诗句,叠词的运用如此恰当!)
夏(孙晨阳)
池塘上
拂着朵朵荷叶,
如一栋房子
盖住了我们的烦恼。
(他最近的确有些烦恼,好像值日班长汇报的时候总是批评到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