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被误解的快乐教育》在一些父母成长群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什么的探讨。
群里有个妈妈提到她的孩子觉得不写作业就是快乐的,写作业就不快乐。在过去的端午假期,妈妈每天很辛苦地督促孩子写作业,吼道嗓子疼孩子也不愿意写,直到假期结束前一晚,面临第二天早上就要交作业了才肯动笔。我相信这绝不是个别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教育家们都说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初心,在满足好奇心而学习的过程获得快乐。但很多现实中的孩子,比如上例中的孩子的情况,常常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困惑。
另一个妈妈谈到她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学习写作文的例子。孩子刚开始学写作文时,常常是口水话,得分不高。担心孩子写不好作文的妈妈给报了一个辅导班。
一开始孩子不愿意去,因为占用了周末玩耍的时间。妈妈没有用家长的权威强制孩子参加辅导班,而是跟孩子沟通去尝试,并留出周日一整天给孩子玩耍。
结果孩子在辅导班上体验到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小练笔和作文作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学校的作文也开始出现在了班级作文展示栏里。
孩子很开心,不仅每周都主动按时上课,还愿意暑假花更多的时间去上辅导班。这位妈妈总结说,如果让孩子被动地补习,他肯定不愿意。只有和他沟通,让他自己想通了,并从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和自信,才有了快乐学习。
从上例中孩子学习作文的经历可以看出,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会感受到痛苦,父母或老师如果能够给与及时帮助和支持,并针对孩子取得的小成就给与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回报的快乐,并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而持续感受到这种快乐。这样的孩子自然会喜欢上学习。
同时,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父母或孩子自己不要设置过高的学习目标。绝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太高的目标让孩子感到努力也达不到,就容易放弃努力,而变得回避学习。
群友大D的父母给了大家一个父母如何潜移默化引导孩子保持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典型示例。
在大D的记忆中,他的父母从来不要求子女学什么不学什么,在他们家,书多到没地方下脚,孩子从小在书堆里和书架写字桌上玩,爸妈学各种乐器乐理,各种外语艺术,从不刻意教孩子什么。
另外,大D的父母会催促他多出门和小朋友玩,还去学校告诉校长和老师不用管大D的作业和考试。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兴趣保护下,大D一直保持着好奇心,直到成年,从小到大都非常喜欢学习,而且真的从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父母自身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好奇心,不管什么时候都对学习很热情并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快乐,这样的环境提供给孩子最好的参照。
另外父母的生活状态是否孩子愿意效仿,还要看父母们是否真的活出了孩子愿意去模仿的生活状态。如果父母自己活得很累,还要让孩子继续为成为学霸而学习,孩子容易心生抵触情绪。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父母不需要非得书香门第家财万贯,但要具备最基本的“真善美勤惠忠信仁义勇”传统美德素养,让孩子浸泡在这样的氛围里,自然、自发地生长。
感谢《爸爸妈妈成长群》和《知泓少年百科行》微信群里的朋友们对教育的深度探讨,本文案例好大部分观点都来自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