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今天小组x号负责,提醒“请大家准备好学力单和红笔。”
张老师的模式是让四人小组里的每个人轮流当组长组织讨论,我的做法固定一人为组长。到底哪种方式更好呢?于我而言,我选择固定组长是因为我指定的组长肯定是我心里有数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放心,可以基本保证组织能力的基础,这是好处,和张老师的方式对比一下,我也能想到弊端,长期让一个人做为组长,“组长”特长难免在其他组员身上得不到激发。但是再考虑到执教老师的经验和能力差距,综合一下,我决定采取轮流制,但要延长每个人的组长任职时长。
讨论问题1:买一本作文书和一本英文书共需多少元?
T:组长分享图是怎么画的,指定组员列式,其他同学完善和补充,下面的学生用红笔在学力单上补充笔记。讨论完了观察黑板上的作品,思考发言和补充。
面面俱到大概就是如此吧,完成任务不是自己的事儿,也不是组长自己的事儿,而是一个小组的事儿,老师的指令从讨论开始到结束都有涉及,人人有事做,分工明确。
T:讨论总结,尝试每个人都当一次组长,组长要调整和提醒行动不规范的组员。
T:看黑板上的图,你有什么建议和补充?或者你想来解释一下,说清楚一些。(看30秒)
S:建议把图上的3份表示出来。
T:也就是把18元平均分3份,算出1本作文本的价钱。……
T:这个时候能说清楚的请举手。
S:先算出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语本的价格,再加出来。
S:找到一本的价格,(发现笔记错误,马上修正)
T:画图弄清楚了,算式的意思能不能弄清楚,用红笔连一连,哪一个图表示这个算式的意思?
T:评价刚刚不认真被提醒后调整到现在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
T:再请一位学生连另外一个,如果连对了我们就给他掌声,没有连对就举手补充。
给学生的指令要及时和明确。
T:图和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都要先表示出一本作文本多少元,再算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语本多少元?
T:脱式计算的格式怎么写?谁来说一下?
T:你还发现了什么?
S:不管是前面学的还是今天的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T:(今天的)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呢?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S:除法比加法大。
T:你还是在用以前的想法。
S:如果先算加法,不能解决……
T:3是什么?4是什么?3本和4元可以加起来吗?不管怎么想,都要先算出一本作文本,我们要用除法来算,所以我们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会计算是真实学情,我们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结合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模型的建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