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把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他的人格结构观点。
代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人格的生物面,是人格中的一个永存的成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肉体快感,以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受阻抑或迟误了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根据现实原则而起作用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自我。自我是通过与现实外界环境的接触,通过后天的学习使自我的一部分获得了特殊的发展。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对外界的调节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并将经验消化、储存;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对它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足。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作用如下:一方面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自我的这一功能,是一种适应环境、个体保存的本能,它对本我发挥指导和管理功能。
弗洛伊德把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或“自我理想”组成。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从种族发展来看,超我来自于原始人,这是人类所特有的。从个体发展来看,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一旦超我形成以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和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在使本我(即本能冲动和欲望)要求获得满足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这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弗洛伊德还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所占据的意识水平是不同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人的复杂的人格动力结构。一个人要保持心理正常,要生活得平稳、顺利和有效,就必须依赖这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就会导致心理的失常。
简单地总结一下人格结构的层次:
本我(id)——本能、冲动、欲望——生物面——快乐原则
自我(ego)——理性、逻辑——心理面——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良心、自我理想——社会面——道德原则
还可以用一张图来更直观地看一下:
人格结构论人们经常会处于这三者的冲突与协调中。如,看到一件漂亮衣服,本我遵循快乐原则,马上就要买下,不然就不舒服;可又会想,太贵,太败家,过日子还得节约着点,不能这么奢侈,这是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在发挥作用,要限制自我;二者冲突纠结时,自我出现了,可能会说,已经有了类似的了,不用再重复购买;也可能会说,这个月有一笔额外收入,完全可以奖励一下自己,既不会影响生活,也让自己快乐满意。不管最终选择哪一个,总之,在自我的调节下,个体在自我、超我和现实这三方面实现了平衡,重归宁静。
胡联:
原来认知失调论和合理情绪疗法都是在“自我”和“超我”上用功呢,尤其是“自我”。
附:
也可以用一张图来看一下分区与结构的关系:
分区与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