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东西不要乱扔,你怎么又不记得了!”
“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快点啊,快点!”
“跟你说多少遍了,怎么老是这样粗心?”
......
这些话你有没有很熟悉?
为什么父母反复叮嘱的话,孩子总听不进去呢?
其实,孩子已经听到了了,可是听进耳朵后,却被大脑屏蔽掉了,这就是心理学常识“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电影《小孩不笨》中,小主人公杰瑞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一大家人“轮番说教”,杰瑞就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
孩子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说话就像吃饭,吃得太多,你说好不好消化?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就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可能就会成为一句废话。
别说孩子,就连成年人,如果有人不停管教你,你说你受的了么?
马克·吐温讲过一个亲身的事件:
有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最后,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看完这个小故事,你是不是笑了,然后开始反思,这个故事里是不是有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研究发现,批评发生的最初几分钟,孩子是容易听进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进入“左耳进右耳出”状态。所以,说教不能太多,且战线也不宜过长。
因为孩子在无意识中会开启了“心理屏蔽功能”,以避免大脑加工太多负面情绪和信息。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呢?
大人和孩子都停下手上的事情,大人郑重地说出要求,并且询问孩子是否听明白了。
有的孩子很快就明白了道理,开始执行,有的孩子却需要更多时间来接纳。每个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不同,家长要尊重他们的差异。
如果,孩子还出现同样的问题,那就再一次明确地说出你的要求,表明你的态度。但是要注意,分寸拿捏好,适可而止。
如果你是那个啰嗦的父母,希望你能够关上你的复读键。从现在开始,说教有度,避免过犹不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