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夫妻亲密,孩子才敢做自己

夫妻亲密,孩子才敢做自己

作者: 大寶天天践 | 来源:发表于2023-11-13 19:17 被阅读0次

        因为爱孩子而在乎亲子关系,这很正常,但如果一味地关注亲子关系而忽视婚姻关系的经营,反而会损害亲子关系。

        有位参加亲子课程的妈妈说:“我和我家那位这辈子凑合着过就行,也不打算离婚,但孩子不能凑合,把孩子培养好了,我这辈子就没白活。和老公关系好不好,我没那么在乎了。”

        从亲子课程和婚姻课程参加人数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对婚姻关系不在意但对亲子关系格外看重的妈妈们,不在少数。

      一些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的母亲,她们中的很多人,婚姻关系早就出现了状况,只不过她们没有在意,或者一直无力解决。殊不知,婚姻关系经营不善,和丈夫的关系不够亲密,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她们的想象。

        说起与丈夫的亲密度,有些妻子可能会不以为意,认为只要日子能过,吵吵闹闹是正常的,不到离婚的地步就算不了什么,平平淡淡就可以,亲密不亲密又能怎样?很多人没意识到—— 夫妻关系的亲密程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甚至将来的事业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美国著名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学家约翰·贝曼博士这样评价他眼中的中国夫妻——

        “大部分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他们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丈夫’变成‘爸爸’,‘妻子’变成‘妈妈’,作为夫妻的互动越来越少。如果做个比喻的话,中国的夫妻像是两条平行线。丈夫忙着工作,没时间陪伴家人;妻子忙着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没精力和丈夫交流。虽然两条线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延伸,但是彼此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却很少。没有亲密,又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室友,而不是夫妻。”

        约翰·贝曼博士指出,不够亲密是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

        他提醒大家—— 夫妻关系不能停留在“分工做事情”的层面上,更要保持积极的互动和连接,即要增加双方的亲密度。

        以他的观点来看,夫妻亲密体现在七个方面:情绪的亲密、身体和性的亲密、智力的亲密、审美的亲密,以及灵性的亲密、社交的亲密、娱乐的亲密。

        在情绪的亲密方面,夫妻要做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每件细小的事情上,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两个人不在一起时,要时常通个电话,哪怕很短,上班前,要有亲密的叮嘱和爱的小动作。这些有规律的表达,会让夫妻两个人的情绪在细微处连接紧密,婚姻也会更有活力。

        在身体和性的亲密方面,两个人要明白,夫妻不仅需要和谐的性关系,也需要耳鬓厮磨的温暖和亲密。女性在这些方面要允许男性“反应迟钝”,不妨主动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让对方清楚你的需要,满足你的需要。比如,晚饭后两个人依偎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聊聊天,就比各自玩手机互不理睬要有助于身体的亲密。

        在智力、审美、灵性这些精神层面的亲密关系也很重要。比如,两个人可以一起讨论重要的话题,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话题,还可以一起欣赏美丽的东西,一起看画展、听音乐、欣赏诗歌,以及共同思考或讨论和灵性有关的内容,比如信仰、宗教、宇宙、生命等。

        除此之外,共同的社交关系、相似的娱乐爱好也会增加夫妻的亲密度。夫妻经常一起和朋友们聚会,可以让双方都享受到愉悦和放松;还可以培养一些共同的爱好,比如唱歌、跳舞、摄影、运动等。夫妻成为“玩伴”,亲密感会更加持久。

        约翰·贝曼博士建议,夫妻至少要拥有3种方式的亲密,并且在此基础上,愿意积极改善,慢慢增加其他方面的亲密。他说:“我们的婚姻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增加亲密的方式,丰富我们的生命,改善我们的婚姻。”

        不得不承认,亲密度越高的夫妻,婚姻质量越高,家庭氛围也越好。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身心发育会更好。

      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父母之间的婚姻状况就是土壤。夫妻亲密、婚姻美满的家庭就像肥沃的土壤,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反之,夫妻关系冷淡、“凑合着过”的家庭就像贫瘠的土地,尽管父母也是尽心竭力地在照顾孩子,但土壤的养料不够,会让“爱苗”因为缺水少肥而显得病病歪歪。

        舍弃经营夫妻感情而专注于教育孩子的母亲们,看似在走捷径,但实际上是绕了一条弯路。她们可能觉得,和丈夫的关系处理起来太麻烦、太费精力,而培养孩子、让孩子有出息,才是当务之急。这样的认识误区让她们把时间、精力、感情全部倾注到孩子身上,冷落了丈夫,使得夫妻感情更加疏离。这会带来一个严重后果—— 看见父母不亲密,孩子不敢做自己。

        有这样一对母子,妈妈是企业高管,漂亮能干,上初中的儿子很乖,但胆小、羞怯,学业成绩一般,身体也不强壮。当妈的很着急,她觉得这个孩子和她理想中的“男子汉”相距太远,她希望孩子“要有狼性”,要强壮,要敢于和别人竞争。孩子对此很抵触,每当母亲要求得过多时,他就会用生病来“抗议”。

        几次交流之后,老师问她:“为什么不见孩子的爸爸来?”她说:“不用管他,对他我已经放弃了,您只要帮我把孩子的问题解决好就行。”

        后来老师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在政府机关做事,稳重木讷,不善言辞,用那位孩子妈妈的话来说,和她“气场不合”。于是,十几年的婚姻关系越来越冷淡,两个人不吵不闹,但是,不交流、不亲密,只有说到儿子的事,两个人才有一些共同话题。

        细心的老师告诉这位母亲:“如果想让你的儿子增加力量感,那就要让父亲参与进来;父亲是男孩子的第一个榜样,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低下,孩子的男性气质肯定会受到折损;如果夫妻关系不亲密、不和谐,不管是否当着孩子的面吵闹,孩子都会一清二楚,并因父母的不够融洽而暗自忧心忡忡;尤其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你家这个孩子就是如此),他们的能量会悄悄地被用来抵御害怕父母分离的焦虑,这样一来,学习功课所需要的专注和持久,以及应付外界挑战所需要的勇气和胆量,都被提前预支了。”

        这位母亲听了很震惊,她也因此回忆起了很多往事。她说,她其实是知道孩子的心思的。她记得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看电视剧,看到剧里的妈妈对爸爸温柔体贴,孩子竟然说:“妈妈,我想让你也这样对爸爸。”现在回想起来,她才意识到,那时候孩子就很希望他们夫妻好好相处,他甚至担心父母离婚后自己会无家可归。但在此之前,她总觉得这是孩子在瞎操心,还教训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大人的事你不用管!”

        几次谈话之后,这位母亲开始重视“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这个关键,并开始着力于改善与丈夫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个轻松简单的过程,几乎每走一步都要面对自己和对方的人性弱点,但她学会了用更智慧的眼光看待和丈夫之间的差异,并且努力在多个方面增加夫妻亲密度。

        首先,她发现他们俩看电影口味相同,于是经常安排周末看电影的活动;后来,她回忆起当年谈恋爱时一起打过羽毛球,为此,她特意在小区附近的羽毛球馆办了一张卡,不时邀请丈夫去切磋一个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切互动之后,她发现,看起来木讷口拙的丈夫,其实内心很丰富,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这让她对他不由得刮目相看,觉得他们之间在智力、审美等方面的亲密度也增强了。

        随着两人亲密关系的改善,孩子的问题神奇般地迎刃而解。据妈妈讲,这个男孩子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小大人模样,开始变得开朗、乐观,学习功课更自觉了,和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也更加活跃,开始喜欢打篮球,身体也变结实了。

        更让这位妈妈惊喜的是:她和丈夫的关系变得亲密之后,她的情感需求能被丈夫很好地捕捉到,并及时给予反馈,这让她得到了满足,也就不再莫名其妙地苛求孩子、对孩子施压了。

        很多亲子关系出问题的妈妈一直没有意识到,她们对孩子的好多要求,其实是对“夫妻情感需求缺失”的转向索求。

        这些原本不应对孩子提出的过度要求,让孩子不堪其重、无力回应,哪里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

        每一位对此认识不足的母亲,在经营夫妻关系上偷的懒,都需要孩子用“不敢做自己”这样大的代价来买单。而一个不敢做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面对的挑战就太过严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夫妻亲密,孩子才敢做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ed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