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大学只读了六个月,在他休学18个月后,最终退学。读这所大学,花光他养父母终生积蓄,因为这所私立大学的学费比斯坦福还贵。
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的压力,他没有吃的,靠捡五美分的可乐罐过活;他没有睡的,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每个星期天晚上徒步七英里,到印度神庙打牙祭。
即便生活如此穷困潦倒,他依然没有放弃求知。脱离了学业的约束,他有更多时间投入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他在书法课上学到了衬线和无衬线两种字体,以及如何改变字母间的间距使其好看。他将自己设计的字体运用在最早的Mac上,并让用户交口称赞。知识让他将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融入产品设计中。
王小波在乡下知青的时候对知识如饥似渴。他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和其他知青们一起打扑克、下象棋。等到其他人睡了之后,他就沐浴在月光下,借助月亮的光线,开始了他最爱的活动:看书、做几何题。学习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现在有的人把打游戏、旅行当做生活方式一样。
在那个灰暗的年代,知识本身不受重视,并不像现在社会所宣称的那样“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带来财富”,在那时那刻还坚持读书的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的“真爱粉”“死忠粉”。
杨绛先生小的时候曾与父亲有过这样有趣的对话:父亲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杨绛父亲说:“一星期都不看书呢?”杨绛说:“一星期都白过了。”父亲笑道:“我也这样。”大文豪苏轼也曾经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求知是个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而且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必需品,也是生存本能为了延续,进化出来的一种原始欲望;所谓让我们感到好奇的东西,是我们在自有知识上的“缺口”;
同时求知是件痛苦的事,然而痛苦却使人们更加精神,有活力,生命的本质也在于不断的探索和求知,愿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