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冥顽不灵,纵恶魔游走人间
文/小兽
一 回顾
网瘾,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
2000-2003年,普通用户宽带网络开始进入人们视野。2010年,真正普及。期间,网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后的确曾经让很多人迷恋而不可自拔。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毒害尤甚!
2006年,我大一。那时正是《传奇》肆虐的年代。我亲眼目睹一个同学连续通宵上网几天几夜,守着电脑不眠不休。身体每况愈下,学业渐渐荒废,大好青春毁于一旦,现在想来依旧令人扼腕痛惜。
当时,网络的危害让不少人警醒。他们对未来深感忧虑,有甚者将网络与毒品划等号,呼吁国家效仿“虎门销烟”,来一次“举国灭网”。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些犯“网瘾”的少年少女们,如今大多已步入中年,或嫁为人妇、或娶妻生子,而人们曾经对他们的担忧似乎并没有发生。国家依旧在正常运转,社会仍然在蓬勃向前,倒是试图“灭掉”的网络变得愈发普及,人们上网更加便捷,甚至不再单纯依赖于电脑……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网络,似乎没有当初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绕了一大圈,我真正想要聊的话题是与“网瘾”紧密相关的——关键词如下:临沂,电击治疗,十三号室,凄惨叫声……
所有的一切,都跟一个“人”——暂且如此称呼——有关,他的名字叫:杨永信。

08年的时候,杨永信以网瘾少年们的救世主的姿态,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
先是在当地人口中传开,然后上了央视《战网魔》纪录片,最后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时候有关网戒中心有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展现了杨永信近乎神迹的戒网瘾效果:
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年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的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听信了宣传的父母对这里趋之若鹜,纷纷用强的,用骗的,用拐的,用绑的把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孩子带到这里来,交上一大笔治疗费,指望着孩子能在这里改过自新,彻底成为“别人家孩子”。
后来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面对外界的好奇,杨永信毫不讳言地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使用了“电休克治疗仪”,也就是说通过往孩子的太阳穴里通电来“治疗孩子”。

二 疼痛
几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在被问到被电击太阳穴时是什么情形时这样说道。
“就是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
“那种感觉说不上来,真的经历过了才知道。”
“如果真要说的话,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当柴静问起这种“治疗”持续多久时,孩子面无表情冷冷地说道。
“40分钟。”

当柴静直面杨永信,问他怎么治疗孩子的时候。杨永信微笑着说。
“就是电击。”
“就是借助电休克治疗仪。”
“一边电他一边问他为什么要来这啊,还敢不敢啦。如果他回答错了就继续电。一直到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止。”
说这些话时杨永信一直是笑着的,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在炫耀着自己的功绩一样。好像确实也是他的功绩。

除了电击,他那里还有一整套手段让孩子臣服,包括捆绑,监禁,限制自由,个人崇拜,重复洗脑,消解信任感等。电击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员像小狗一样臣服于他。
在杨永信对外宣传的图片里,总能看到有孩子给杨教授下跪的镜头。有的是两三个一起跪,有的是一列十几个一起跪。而他就微笑着站在那里,接受大家的跪拜。

2009年7月26日,杨永信登上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文章记录杨永信不顾被下药带到网戒中心的“患者”黄河的抗议,将已满18周岁的黄河电击超过一个小时。
《科学》杂志用最臭名昭著(The most infamous)来形容杨永信。那时,中国很少有科研文章可以发到Science上。
挺光荣的。
反对浪潮越来越大、势头越来越猛烈,2009年暴力黑幕被揭晓,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这个原本不太出名的城市和更不出名的医院。
终于,一个好消息传来——卫生部明令禁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
这也让这一事件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三 现实
恶魔只会暂时隐退,他不会永远消失。
10月22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称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13号室中,不断传来疑似孩子的尖叫声和断断续续哭喊“妈妈”的声音。有媒体称,该院“13号治疗室”曾是杨永信为治疗网瘾少年,专门用来进行“电击治疗”的房间。
如果没有打开过那段视频,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你曾经听过那一声声凄厉的嘶喊声,那么你应该会真正体会什么叫义愤填膺、怒发冲冠。
除了用笔,敲打出一个个文字,对这类事件发出一声声谴责和痛斥,我们还能如何?
为什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孩子?
为什么,为什么要将酷刑加诸于他们稚嫩的身躯?
为什么,为什么要摧残他们还未成熟的灵魂,让他们提前就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恐怖与黑暗?

四 深思
现在,官方已经就此事件做出了回应。但,对于此我是嗤之以鼻的。“关键时刻摄像头坏掉”的戏码已经上演过无数次。粉饰太平、大事化小的伎俩也是屡见不鲜。
如果说“眼见未必是实”,那么我相信“耳听也未必是虚”。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杆称,它会带着我们穿过层层迷雾,直抵事情真相的中心!
无论如何,恶魔依旧在人间游走。我们依旧对它无可奈何。这是让人十分沮丧和气愤的事情。
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还是一个个孩子背后的家长们!
难道,你们的孩子真的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了吗?
难道你们对他们就真的已经到了束手无措的地步了吗?
即便你们有一千个难言之隐,一万个苦不堪言,为什么明知道前面一个火坑,还要亲手将自己的骨肉往里面丢呢?
《东方早报》有一则报道称,当某位“学成归来”的学生回家后,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剩下的日子就是为了让你们痛苦。从此我不做任何事情,让你们断子绝孙。”
这句话,纵使过去多久,如今听来依旧让人不寒而栗。
家长们呐,觉醒吧!你们的孩子总会长大的!他们总有一天会从“弱势”转为“对等”,再由“对等”变为“强势”。
试想一下,当一个满怀仇恨,心中的爱已经被你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摧残得荡然无存的孩子,用他冷冰冰的眼神穿过你的身体望向远方,将你当做透明时,你今天的所有“为他好”,都将以几何的倍数转化为一个别人口中的笑话!
恶魔,游走人间。我们无法将之绳之以法。但,你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责任有义务去辨别你的行为到底是否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孩子。
不要让你的愚昧无知、冥顽不灵变成助涨恶魔的嚣张气焰的利器。若不然,最后遭毒害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