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翻了一些当代人写的励志书,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些人画的“大饼”陷阱里,自欺欺人去了。就像鸦片战争时代,中国人老将自己麻痹在“地大物博”的烟雾里,人家英国人的大炮都打到门口了,还在那里做梦。说真的,那些网上和啥杂志社推荐的有些东西还真不太好看,没啥意思,老说些P话,空话,看着真心难受。鉴于些许个原因,本人还是将兴趣和小说捆绑在一起。反正都是无用之物,何不浪费些时间在喜欢的东西上,这样的浪费总觉着不心疼些。
这本书是大学时的买的,之前看过一遍没看懂,现在也没懂,可比之前要明白了些。写点记录,避免之后忘得净光。
看看这个镜头: “一个女子双臂交叉,靠在自家后屋台阶上,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这个女子,凯特布朗,一个45岁的中年女人,四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女人双臂交叉,靠在自家后屋台阶上,总是免不了沾上些落寞,尤其是一个45岁的女人。凯特16岁嫁给迈克尔,陆续生养了四个孩子,现在孩子长大成人了,不再需要她了,迈克尔和她的感情也变得可有可无。她的生活随着孩子的成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十几年来,她习惯了围绕他们转,当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不再需要她时,她的人生迎来了巨大的危机:用什么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这个夏天,她的四个孩子和丈夫奔向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把她给留下了,她感觉自己不再被需要了。这场中年危机,促使凯特走出了精心维持的家,趁着这个夏天,她踏上了一场自我、婚姻、年龄、性的狂乱的旅程。
一个漂亮、自信、勇敢的年轻姑娘,在家庭琐事、孩子的历练下,慢慢培养起难得的美德:自律、克己、耐心、坚贞、适应他人。二十年后,当中年女子蓦然回首过往的岁月,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了,那些孜孜获取的也许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精神错乱的形式。在她眼中多数中年女子的脸庞和步态,都和囚犯或奴隶相似。这一切正是她出轨的根源吧。”生活有时是如此残酷,一点点将我们身上的棱角磨平,一点点将我们心中的理想掏空。我们用理想和信仰换取的一切是否值得呢?
二十几年来围绕着他人生活的节奏被搅乱,她的自我开始苏醒,这个中年女人的危机为一头栽进生活里的女人提了个警醒。自己苦心维持的和谐生活的帷幕下,是否有什么东西被忽略了? 像凯特的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边的生活其实俯拾皆是,我想最典型的表现为女人进入中年就会变得爱抱怨、话多得让人受不了、经常会和丈夫闹脾气、变得爱计较。有工作的女人好些,没有工作的女人经常会变得歇斯底里,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尤其是她的丈夫和子女觉得她不可理喻。有很多人会给这些女人冠上“更年期”嘲讽称谓,殊不知是她是因为自己存在的变得可有可无而感到存在的恐惧和忐忑。之前她可是家里的中心,什么都得经由她的手,虽然那时候累,但被人需要却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她的日子虽然零碎可也被生活琐碎充满了,没时间去考虑自我。进入中年之后,她失去了中心的地位,日子空虚得一发不可收拾,那久违的自我突然跑出来,追问自我的价值,难道就这么一直等待老去?等待衰老?原本看似和谐的生活帷幕被硬生生地撕开一道口子,那个被各种需求所遮掩的女人的自我需求从那道裂开的口子里喷涌而出。
关键不是人们如何改变:他们自己不会改变;你变了是因为有些关口不闯不行,闯过之后便发觉自己变了。
凯特逃离了她熟悉的生活,加入了国际食品组织会议,成为了一个精明能干的语言机器,在国际组织里运用她管家的本领和温和亲善的处事技巧在成了食品组织会议的万能保姆,一份光鲜体面但不乏无聊的工作。再来一场打破平常界线的浪漫而暧昧的旅行,一段与少女清澈见底而又恍若隔世的合居时光,一场或隐或现的和海豹相关(自我或者家庭的化身)的梦,绵延不绝的冲动、迷乱、找寻、徘徊。这个夏天,凯特对自我进行发现和重新确认,寻找关于自我的意义。虽不知道结局怎样,但是她已经与这个夏天之前的那个45岁的女人大不相同了。她的疑惑和惶恐,她的忐忑不安,就如那条沉重的海豹已经被放下。
多丽丝的这部作品里,“人的支撑点”也成为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他人的眼光”成为了支撑大部分的人的那个点。耳朵边常常听到很多人说,我才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这听着有点“此地无银三百”的味儿。按我的理解,一般越这般强调的人,心里越是在意人家怎么看他。这个和人的虚荣心有关,大部分的人都被虚荣心紧紧攥在手里,哪天虚荣心从脑袋里消失了,估摸你就有资格说这么大气的话了,不然都是故作坦然,放进肚子里去计较而已。能真正不在乎的人,只是少数,还得修养好和肚量特别大。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为了人家的眼光而活。这样的事实有点悲催,可是又无可否认,因为这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文明留下的阴影。 当然在作品有个特殊的人,也就是那个属于少数的人,这个人就是玛丽费切丽,她和所有人受着相同的教育,可是她的想法不为几百年的文明所影响。玛丽费切丽会很直接地说:我就是喜欢性啊。她没有普通人的那种爱情观,她说要她只和一个男人在一起,那是她疯了。他的丈夫和她离了婚,又复合了,他说:玛丽除了道德败坏,其实还是个好女人。她不理解老师说的,她的孩子不合群,可是她看着他们都很好。她说选择她的丈夫,不为别的,就因为比尔工作比别人好。玛丽的特别在于,她身上少了什么东西,她就像一只小狗,一个男人花了好几个月训练她,最后却说:没用,怎么做都不管用。对玛丽做什么都没用。试问几个人能做到玛丽这样呢!
我的身边我还没从见过这种人。就譬如说我自己,一男人说我长得很难看,我就记恨了几个月,还狠狠地鄙视了他。前阵子被一男说长得矮,我就很自豪地顶回去了,这身板从不用担心撞墙而且离地面近,实在。这就是我的悲催之处,小女人心肠。总觉得玛丽是个野蛮的可爱女人,活出了我们女人的典范。或许下次被人说,“重口味”的,大方地说,“重口味”的你惹得起吗,就是“重口味”又怎么了!撕裂虚伪的道德文明的帷幕,看看真我又有何不可!
爱情、责任、恋爱,还有失恋、有爱心、举止得体、懂规矩。这些是病。是的,有时我觉得所有这些都是病。 我们穷极一生评价、权衡、盘算自己的想法、感受……结果都是扯蛋。我们怀着不同的想法和感情经历了某一事件,并在当时得到了相应的判断,等事情过了很久——瞧着吧,看起来就会大不相同。你以为,那才是当时的情况;你以前的所思所想,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那么乏味。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一辈子被绑在别人的嘴上、眼里。别人的一句他们可以放在心里咀嚼好几天,直到那句话发臭、腐烂。我们都是俗人,做不到完全不在乎周边人的评价。但是,我想太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就会人云亦云,失了自我。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一套标准,当你按照别人的标准活得同时,你也就丧失了自己标准。人活一次不容易,因为你不知道死后轮回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还有下一辈子吗?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我觉得即使活得平凡也好,活得贫穷也好,我们都不能向生活缴械投降。我们要努力尝试将生活撕开一道口子,让自我露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