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开了统计机器学习的课程,鉴于薄弱的概率论与统计学基础,学着还比较吃力,但是R语言的实践,还是令人兴趣十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便与大家分享我的R语言心得。
基本命令
- 保存数据指令:<-
>x<-c(1,3,2,5)
>x
[1] 1 3 2 5
- 删除数据指令:rm( )
ls( )函数可以查看所有的对象列表,用rm( )函数可以去除那些我们不想要的对象。
假设我们已建立了x,y
>ls()
[1] "x" "y"
>rm(x,y)
>ls()
character(0)
也可以同清除所有的对象:
>rm(list=ls( ) )
- 展开帮助文件:?
假如你现在在分析Boston数据集,他给你的是一个数据框,根据?Boston 你就会展开帮助文件,根据帮助文件,你可以知道这个数据集的数据来源,以及每列预测变量代表的含义。 - 计算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均值mean( )
方差var( )
标准差sqrt(var( ) ) 或者 sd( )
>set.seed(3)
>y=rnorm(100)
>mean(y)
[1] 0.01103557
>var(y)
[1] 0.7328675
>sqrt(var(y))
[1] 0.8560768
>sd(y)
[1] 0.8560768
- 索引数据
在这个部分里讲如何索引数据,以及如何去除某一行,列的数据,矩阵的形成我们放到后面的数据结构中说明。
>A=matrix(1:16,4,4)
>A
[,1] [,2] [,3] [,4]
[1,] 1 5 9 13
[2,] 2 6 10 14
[3,] 3 7 11 15
[4,] 4 8 12 16
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A[2,3]
[1] 10
现在选择了第2行第3列所对应的元素,中括号[ ]中的第一个数指示的是行,第二个数指示的是列。有时候可以选择多行和多列。
在索引里用一个负号“-”告诉R不包含指示的行和列。
>A[-c(1,3),]
[,1] [,2] [,3] [,4]
[1,] 2 6 10 14
[2,] 4 8 12 16
>A[-c(1,3),-c(1,3,4)]
[1] 6 8
dim()函数输出一个矩阵的行数,紧跟着输出这个矩阵的列数。
>dim(A)
[1] 4 4
数据结构
R语言中数据结构分向量,矩阵,数组,数据框,因子,列表 6种
向量
向量是用于存储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数据的一维数组。执行组合功能的函数c( )可用来创建向量。各类向量如下例所示:
- a<-c(1,2,5,3,6,-2,4)
- b<-c("one","two","three")
- c<-(TRUE,TRUE,TRUE,FALSE,TRUE,FALSE)
这里,a是数值型向量,b是字符型向量,而c是逻辑型向量。注意,单个向量中的数据必须拥有相同的类型或模式。同一向量无法混杂不同模式的数据。 - 注:由于R中内置了同名函数c( ),最好不要在编码时使用c作为对象名,否则可能产生一些不易察觉的问题。
矩阵
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只是每个元素都拥有相同的模式(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可通过函数matrix创建矩阵。一般使用格式为:
mymatrix<-matrix ( vector, nrow=number_of_rows, ncol=number_of_columns,
byrow=logical_value,dimnames=list(
char_vector_rownames , char_vector_colnames ) )
其中vector包含了矩阵的元素,nrow和ncol用以指示行和列的维数,dimnames包含了可选的、以字符型向量表示的行名和列名。byrow则表明矩阵应当按行填充(byrow=TRUE)还是按列填充(byrow=FALSE),默认情况下按列填充。
For Example:创建矩阵
创建一个5x4的矩阵
>y<-matrix(1:20,nrow=5,ncol=4)
>y
[,1] [,2] [,3] [,4]
[1,] 1 6 11 16
[2,] 2 7 12 17
[3,] 3 8 13 18
[4,] 4 9 14 19
[5,] 5 10 15 20
创建一个2x2的矩阵,并进行按行填充
>cells<-c(1,26,24,68)
>rnames<-c("R1","R2")
>cnames<-c("C1","C2")
>mymatrix<-matrix(cells,nrow=2,ncol=2,byrow=TRUE,dimnames=list(rnames,cnames))
>mymatrix
C1 C2
R1 1 26
R2 24 68
按列填充
>mymatrix<-matrix(cells,nrow=2,ncol=2,byrow=FALSE,dimnames=list(rnames,cnames))
>mymatrix
C1 C2
R1 1 24
R2 26 68
数组
数组(array)与矩阵类似,但是维度可以大于2。数组可通过array函数创建,形式如下:
myarray<-array(vector , dimensions , dimnames)
其中vetor包含了数组中的数据,dimensions是一个数值型向量,给出了各个维度下标的最大值,而dimnames是可选的、各维度名称标签的列表。
For Example:创建数组
>dim1<-c("A1","A2")
>dim2<-c("B1","B2","B3")
>dim3<-c("C1","C2","C3","C4")
>z<-array(1:24,c(2,3,4),dimnames=list(dim1,dim2,dim3))
>z
, , C1
B1 B2 B3
A1 1 3 5
A2 2 4 6
, , C2
B1 B2 B3
A1 7 9 11
A2 8 10 12
, , C3
B1 B2 B3
A1 13 15 17
A2 14 16 18
, , C4
B1 B2 B3
A1 19 21 23
A2 20 22 24
数据框
数据框中不同的列可以包含不同模式(数值型,字符型等)的数据。数据框将是你在R中最常处理的数据结构。
数据框可通过函数data.frame( )创建:
mydata<-data.frame(col1, col2 ,col3 ,...)
其中的列向量col1,col2,col3,...可为任何类型(如字符型,数值型或逻辑型)。每一列的名称可由函数names指定。
For Example:创建数据框
>patientID<-c(1,2,3,4)
>age<-c(25,34,28,52)
>diabetes<-c("Type1","Type2","Type1","Type1")
>status<-c("Poor","Improved","Excellent","Poor")
>patientdata<-data.frame(patientID,age,diabetes,status)
>patientdata
patientID age diabetes status
1 1 25 Type1 Poor
2 2 34 Type2 Improved
3 3 28 Type1 Excellent
4 4 52 Type1 Poor
选取数据框的数据在这里只介绍一个特别的,那些简单的就不一一介绍了。“$”,用以选取一个给定数据框中的某个特定变量
>patientdata$age
[1] 25 34 28 52
除了$符号,我们可以利用attach( ),detach( )和with( )函数来调用数据框中的数据。
- attach( )和detach( )
函数attach( )可将数据框添加到R的搜索路径中。R在遇到一个变量名以后,讲检查搜索路径中的数据框,以定位这个变量。
举个例子,有如下代码:
summary(mtcars$mpg)
plot(mtcars$mpg,mtcars$disp)
plot(mtcars$mpg,mtcars$wt)
以上代码也可写成:
attach(mtcars)
summary(mpg)
plot(mpg,disp)
plot(mpg,wt)
detach(mtcars)
- with( )
重写上例:
with(mtcars,{
summary(mpg,disp,wt)
plot(mpg,disp)
plot(mpg,wt)
})
attach( )与with( )函数之间的区别,在这里不就说明。如需了解,可给我发简信。
因子
变量可归结为名义型,有序型或连续型变量。名义型变量是没有顺序之分的类别型变量。以上patientdata中糖尿病类型Diabetes(Type1,Type2)就是名义型变量的一类。即使在数据中Type1编码为1而Type2编码为2,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有序的。病情Statu(poor,improved,excellent)是顺序型变量的一个示例。
类别(名义型)变量和有序类别(有序型)变量在R中成为因子(factor)。
举例来说,有向量:
-diabetes<-c("Type1" , "Type2" , "Type1" , "Type1" )
语句diabetes<- factor(diabetes)将此向量存储为(1,2,1,1),
并在内部关联为1=Type1 ,2=Type2。针对向量diabetes进行的任何分析都会将其作为名义型变量对待。
表示有序型变量,就要为函数factor( )指定参数ordered=TRUE。
status<- c("Poor" , "Improved" , "Excellent" , "Poor")
语句status<- factor(status,ordered=TRUE)会将向量编码为(3,2,1,3),
并在内部关联为1=Excellent,2=Improved,3=Poor。针对此向量进行的任何分析都会将其作为有序型变量对待。
对于字符型向量,因子的水平默认依据字母顺序创建。
你可以通过levels来覆盖默认排序
status<- factor(status, order=TRUE,
levels=c("Poor" , "Improved" , "Excellent" ) )
赋值为 1=Poor,2=Improved, 3=Excellent。
For Example:因子的使用
>patientID<-c(1,2,3,4)
>ge<-c(25,34,28,52)
>status<-c("Poor","Improved","Excellent","Poor")
>diabetes<-c("Type1","Type2","Type1","Type1")
>status<-factor(status,ordered=TRUE)
>patientdata<-data.frame(patientID,age,diabetes,status)
>str(patientdata)
'data.frame': 4 obs. of 4 variables:
$ patientID: num 1 2 3 4
$ age : num 25 34 28 52
$ diabetes : Factor w/ 2 levels "Type1","Type2": 1 2 1 1
$ status : Ord.factor w/ 3 levels "Excellent"<"Improved"<..: 3 2 1 3
>summary(patientdata)
patientID age diabetes status
Min. :1.00 Min. :25.00 Type1:3 Excellent:1
1st Qu.:1.75 1st Qu.:27.25 Type2:1 Improved :1
Median :2.50 Median :31.00 Poor :2
Mean :2.50 Mean :34.75
3rd Qu.:3.25 3rd Qu.:38.50
Max. :4.00 Max. :52.00
- str(object)可提供R中某个对象的信息。
列表
列表(list)是R的数据类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列表就是一些对象的有序集合。通俗的说,就是某个列表中可以是若干向量、矩阵、数据框,甚至其他列表的组合。
可用list( )创建列表
mylist<- list (object1 , object 2,...)
还可以为列表中的对象命名:
*mylist<- list(name1=object1, name2=object2, ...)
For Example:创建一个列表
> g<-"My Fist List"
>h<-c(25,26,18,39)
>j<-matrix(1:10,nrow=5)
>k<-c("one","two","three")
>mylist<-list(title=g,ages=h,j,k)
>mylist
$title
[1] "My Fist List"
$ages
[1] 25 26 18 39
[[3]]
[,1] [,2]
[1,] 1 6
[2,] 2 7
[3,] 3 8
[4,] 4 9
[5,] 5 10
[[4]]
[1] "one" "two" "three"
了解了基本命令和各种数据的创建,就可以运用R做一些简单的运算,一个庞大的数据放在你面前,你真的会不知所措,但是通过R,你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欢迎大家和我一同学习R语言。
- 本文中的代码来自于 R语言实战 R in Acti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