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大实话,大白话,稀松又平常。
试问,哪一棵树、哪一棵草、那一枝花不都得这样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才能稳稳当当的成为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自己)吗?
按道理应该是这样的,毕竟大自然一直在教我们呢。
可是人总是自诩为万物之灵长,莫名的。自信就成了自大、自以为是和自傲,总认为可以掌控一切。
实际上,我们容易犯的毛病是:听不进各种不同的声音,总是借助别人来定义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很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边试图说服别人,一边又埋怨别人不信任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
人果真是最最复杂的动物,既傲娇又纠结,还矛盾。
如果正处在三岔路口,到底该往哪一条路走呢?诗人弗罗斯特在他的《未选择的路》中说道: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其实,不管做出哪种选择,都必须真正接受,对自己的选择坚信不疑。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任与不信任,接纳与不接纳只是一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无关事实本身,症结就在于是哪一种选择。
我对下面这6个字很感兴趣:
离不开,融不进。
既精准又形象的描绘出有些人的真实心路历程:选择前总觉得太冒险了,不敢投入;放弃选择后,又后悔为什么当时不投入其中呢?说不定还会遇到更多的“柳暗花明”呢。
就像匕首、标枪一样,直击人身上的劣根性。动辄把“都是你的错”挂在嘴边上。
选择他,相信他。
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敢于信任是一种勇气,能够信任别人是一种能力。
真正达到一定高度的人,能够迅速进入到让人愉悦的一段段关系中,并在旅途中倾情以待,相互成全。
龙应台的《目送》曾有这么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其实就是一种倾情以待,相互成全,在必须离开的时候不留恋能从一段关系中抽身,转入下一段旅程。
毕竟,人都是时间中的动物。
在一段关系中学会不要恐惧。
这应当是别样的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