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动悬崖》中,王家新写下这样一则诗片断:“当你因写作疲倦下来,你想起黄昏花园里的契诃夫,疲倦而宁静的契诃夫。你骤然闻到一股桦树林的气味。你似乎从一种囚禁中出来,回到久别的事物之中。你知道你仍是和一些词而不是别的居住在一起……此刻,你就是独自潜入花园的契诃夫。你就在那里,不再思考任何事情,而是在暮色中松开自己,回到大地的怀抱之中……”
诗人追慕的是在历史的残酷和阴郁的氛围中能使人回归安静,回归大地,“回到久别的事物之中”的契诃夫,有如日瓦格医生回归瓦雷金诺。
当政Z性挫折产生之后的时代,在诗人那里往往有一种回到内心的归趋。柄谷行人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讨论明治20年代“心理的人”的出现时指出:“当被引向政Z小说及自由民C运动的性之冲动失掉其对象而内向化了的时候,‘内面’、‘风景’便出现了。”
就像日瓦戈医生选择在瓦雷金诺的心灵的沉思一样,在90年代初告别革M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坛以及知识界也有一种回归室内回归内心的趋向。这种把对暴力与革M史的反思向存在和心理深处沉潜的潮流,当然具有历史的某种必然性甚至合理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