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当你面对时,你都有三种状态。
01
第一种状态:你应该做什么?
比如,你知道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你需要吃健康的食物,低糖,未加工的天然的食物。
这些你都是清楚的,非常非常清楚。
你知道,想要赚更多的钱,你需要不断的加强你的知识,增加你的知识的深度和不可替代性,加深对行业的理解。
想要做生意成功,想要有更多的知识,你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请教,不断的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更多的行业专家去沟通。
这是你的第一种状态。
这个状态,其实说起来非常的有意思。
几乎每一个人,哪怕他是一个孩子,他都很清楚的知道,为了达成某一个目标,他应该做什么事情。
比如,一个孩子她知道,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她应该减少看手机和平板的时间。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你在不断的给别人灌输一个思想,讲述一个道理的时候,为什么是没有用的?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各种各样的智能工具,非常发达的今天,你给他讲的什么的道理,他都知道,甚至说他对某一方面的了解比你要深刻的多。
道理,本质上不会真正的去改变一个人,这是第一种状态,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
02
第二种状态:你能做什么?
回到上面,为了达成不同的目标和目的。
你知道你应该做什么,这次我们谈到你能做什么?
对于要养成一个健康的身体,吃天然的食物,少糖的食物,细嚼慢咽,不吃油腻的,刺激性的食物,早睡早起。
这里面的哪一条,是你不能做到的呢?
没错,每一点,你都可以完全可以做到。
每天去读书,坚持运动。
对你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不是吗?
第一种状态和第二种状态之间的区别,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你知道,大多数时候,你应该做的事情,从现实中需要的能力来说,你都是具备的。
你也能够做到的。
可是,为什么你会不断的拖延,不去做。
但为什么在最后一天,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你却能够加班加点的,把它给完成,把它给做到呢?
从目标的角度来说,目标没有变,从能力的角度来说,你好像也不能够在瞬间发生变化。所以,达成这个目标的能力,你本来就具备。
对吗?
所以,这就到了我们说的第三种状态。
03
第三种状态:你做到了或者是没做到。
这一点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的区别。
现在很多人为了宣传一个概念,总是在强调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认知。
事实上,不是的。
想象一下,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智力水平,知道的东西,能差多少呢?
你能获得知识和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获得知识都一样。
这个时候,还拼的是智力和见识吗?
那是什么?
你和别人比的不是认知,不是知道的东西多少,而是在于你的执行。
知与行之间隔的是十万八千里,知与行之间的距离比太平洋还要宽。
未来,你和别人能比的,你的竞争力,就在于你的执行力,行动力。
看了很多书,但你的生活依然没有任何变化,为什么?
因为,你并没有按照书中说的观点去做,在你的生活中去实践。
只是,在读这些资料的时候,你看到了未来一个可能的你,一个更好的你,你非常的兴奋,你感到热血停摆,你感觉到信心满满。
可是,一旦这种刺激不在的时候,一瞬间,又被打回到原来的那个状态。
所以,你要去思考的就是,如何去做。
不要想着一步登天,这是所有人都有的一个毛病,也是人性中的一个弱点,都想立马获得想要的结果。
所以,快递,就想快、快、快。以前2、3天才能收到快递,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是不是?
都想今天减肥,明天立马瘦5斤才开心,都想采用极端的方式。
事实上,万事万物都有它发展的规律。
春种秋收,10月怀胎都有其自然的属性和规律,你不能去违背这个规律,你只能顺着它。
不要着急,一点一点的去做,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分解为你能做的事情。
然后,让这些目标在你的现实生活中逐步达成(想想看,你达成了不还是做这个事情嘛,着什么急呢?)。
不要变成,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我也有能力去做,但是我就是不做这样的状态。
当你真正的理解了人性之后,你就会发现,无论未来有多么智能的工具,社会怎么变化,你和别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你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你做了多少。
可能人会变得越来越懒,少数的愿意去行动的人,真正成为了那些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其他人都变成了消费者,而你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生产者。
我是翟大卫,下期见...
欢迎点赞,留言。
网友评论